】 【打 印】 
中評觀察:新形勢下兩岸出版交流重要性凸顯
http://www.CRNTT.com   2019-11-11 00:22:09


論壇現場。(中評社 沈而忱攝)
  中評社香港11月11日電(記者 沈而忱)日前,第二屆兩岸出版與人文智庫論壇在廈門召開,60餘位來自海峽兩岸出版業的專家學者及業界代表與會,共同回顧兩岸出版界攜手共進的發展歷程,展望新時代下兩岸出版業共創雙贏的未來。筆者注意到,無論是會上的發言,還是會後接受採訪,代表們均表示要加強兩岸文化合作,共同將中華文化傳承下去。另外,代表們就出版人的文化使命達成了共識。

  台灣唐山出版社社長陳隆昊在發言時建議,兩岸或可合作開發“海上絲綢之路”文化工程,將中國重要的經典文化以及改革開放四十年來的重大成就,翻譯成海上絲路沿線國家的文字,促進中華文化的傳播,使沿線各國對中華文化更加了解和仰慕。

  《遠望》雜誌總編輯、台灣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系助理教授石佳音認為,出版是一個文化事業,因此必須有文化性,以及要體現文化的作用。

  《觀察》雜誌編輯李中邦表示,台灣“親日反中”、“去中國化”現象明顯,令人擔憂。長此以往,台灣年輕人的“台獨”立場會越來越嚴重。他希望,兩岸能夠出版也能夠深度合作,一起出版教科書,改變台灣錯誤的史觀,達到兩岸的“心靈契合”。

  大陸方面,北京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院長助理、博士生導師萬安倫教授在接受筆者訪問時指出,出版的意義非常大,因為它承載了中華泱泱上千年的文明,而出版人的文化使命就在於傳播與傳承中華文明。

  福建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所長劉傳標認為,肅清“台獨史觀”不僅要從教科書方面著手,還需要從整個社會出發,正本清源。出版界要有使命擔當,盡一個文化人該盡的責任。

  實際上,兩岸合作推廣中華文化已在進程中。台灣商務印書館董事彭溫雅對筆者表示,他們已經有不少和大陸合作的項目。台灣商務印書館於2010年,與山東大學合作進行“《子海》整理與研究”項目,精選《四庫全書》中的子部要籍500種,予以深層次的整理,並將精華著作翻譯成外文,更全面、深入地向世界推介中華優秀文化。

  即使兩岸已有此類向世界傳播中華文化的合作項目,但筆者認為,向島內出版能反映“正確史觀”的優秀中國歷史書籍才是當務之急,並且因材施教,對不同年齡段通過不同的合作方式,從繪本、童書、學術刊物、專業書籍、教材等多個方面撥亂反正,緩解甚至拔出“台獨史觀”對台灣民眾的負面影響。誠然,這項工作任重道遠,這就需要兩岸出版商暫且擱置對商業利益的追求,帶著文化使命和社會責任感進行合作。

  不僅如此,在新興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出版逐漸向數字化、虛擬化轉型,傳播內容更加豐富、形式更加多樣、速度更加快捷。因此,在兩岸的文化交流與融合上,出版交流與合作的重要性愈發突出。習近平總書記就曾指出,要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筆者認為,大陸出版商應深入思考,在新技術、新媒體快速發展的時代中,怎樣把“講好中國故事”落實好,把中國傳統文化用現代的方式向外展示,把中國發展的巨大成就用有說服力的方式對外展現,打破部分台灣民眾對大陸的刻板印象,展現一個真實、立體的中國。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