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丁仁方語中評:習勾勒出對國家統一期待概念
http://www.CRNTT.com   2019-01-03 00:15:52


南台灣兩岸關係研究學會理事長丁仁方。(中評社 趙家麟攝)
  中評社台南1月3日電(記者 趙家麟)習近平1月2日出席《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對兩岸關係提出重要講話。南台灣兩岸關係研究學會理事長丁仁方2日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在“攜手推動民族復興,實現和平統一目標”當中,強調兩岸問題“總不能一代一代傳下去”,已經勾勒出一個期待的概念。

  丁仁方表示,習近平的講話與兩岸關係的形勢,他提出六點看法如下:

  首先,基本上對前一天蔡英文的元旦談話沒有任何的針對性,這是一個回顧過去歷史、前瞻未來國家統一的談話,不是眼下的兩岸形勢的回應。

  台灣方面或認為大陸對蔡的談話相應不理,但從北京在《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的講話內容,必然是準備相當時日,因此不會也不必與前一日的蔡談話做連結。

  其次,習的談話中,“不放棄武力”、“和平統一”、“九二共識”、“一國兩制”,都是大陸近年來固定的說法,基本上,對台大政方針就是和平統一。在具體的做法有些不同。

  丁仁方引據中國人民大學國關學院教授黃嘉樹的分析指出,大陸對台政策已逐漸從過去“招安型”統一,轉變為“融合型”統一。“招安型”工作主軸,主要以“上對下”的思路,融合型統一則是對等。

  第三,習談到“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乍看之下,似乎是強硬立場,但實際上並沒有,因為這是北京過去一貫性的說法。應該關注的是,習在日前“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談及兩岸關係,指大陸已“牢牢掌握兩岸關係發展的主導權和主動權”,為何沒有再提出呢?

  丁仁方認為,在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談兩岸關係,是相互比較下,大陸認為取得了相對發展優勢,主導權植基於有龐大的後盾,主動權則是指策略上的成就;換言之,大陸在兩岸關係形勢上,更具備了道路自信與制度自信。他認為,這是比“不放棄武力”更強勢的說法。

  但丁仁方說,習在2日的談不提兩岸主導權與主動權,是在體現對台政策的懷柔基調。而是另由國台辦主任劉結一做大會發言時提出。這樣的安排,也別具意涵。

  第四,習提到“祖國必須統一,也必然統一”,也提到民族復興。民族復興包括了國家統一,但大陸從來就沒有說過統一時間;十九大提到的第二個一百年,也只說到要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現代社的強國”。

  丁仁方說,這次,習說了“祖國必須統一,也必然統一”,在“攜手推動民族復興,實現和平統一目標”當中,強調兩岸問題“總不能一代一代傳下去”,雖然也沒有明確提出統一時間表,但習已經對國家統一目標勾勒出一個期待的概念。

  第五,相對於習近平提出國家和平統一的期待,應該關注蔡英文元旦談話,和兩年前蔡的雙十談話比較,蔡政府的兩岸政策已出現倒退。

  丁仁方指出,蔡英文在元旦談話中所稱“中國必須正視‘中華民國台灣’存在的事實”。“中華民國台灣”的稱呼,過去在蔡出訪時簽名註記出現,現在是新年正式、重要的談話講出來,這和蔡2016年雙十談話強調“正視‘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從北京立場看,是倒退的、非善意的、挑釁的說法。

  他說,國民黨說“中華民國在台灣”,是兩岸主權不分裂、兩岸同屬一個國家,要擱置爭議,兩岸共謀發展;民進黨稱“中華民國台灣”,如果是指“中華民國是台灣”,那就是“台獨”、“一邊一國”的概念,也是北京所無法接受的說法。現在,北京看待民進黨與獨派的公投正名運動,如何能做出差異區隔呢?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