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
http://www.CRNTT.com   2023-05-13 08:33:04


解決好中國14億多人的吃飯問題,始終是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
  中評社北京5月13日電/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這為我們做好糧食安全工作、切實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落實這一重要要求,需要全方位系統性地審視和解決糧食安全面臨的問題,統籌謀劃、綜合施策,加強糧食生產、儲備、穩鏈、增效、抗災五大能力建設,夯實糧食安全根基。
  
  提升糧食生產能力
  
  經濟日報發表全國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副主任王曉東文章表示,解決好中國14億多人的吃飯問題,始終是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近年來,國際形勢複雜多變,糧食保護主義明顯上升,全球糧食供應不穩定不確定性因素增加。國內城鄉居民食物消費結構不斷升級,糧食需求仍然呈剛性增長態勢,中國糧食供需將長期處於緊平衡狀態。對此,我們要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鞏固提升糧食生產能力,積極踐行“確保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的新糧食安全觀,確保全國糧食產量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夯實中國糧食安全基礎。
  
  把耕地保量提質擺在首位。耕地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基石。要把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落到實處,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基本農田“非糧化”,全面壓實各級地方黨委和政府耕地保護責任,牢牢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要提升耕地利用效能,逐步把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真正把“糧田”變成“良田”。還要牢固樹立大食物觀,加快構建多元食物供給體系,多途徑開發食物來源。
  
  把科技興糧作為動力。解決吃飯問題,根本出路在科技。要強化農業科技支撐,全面落實“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加強核心技術攻關,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實現種業科技自立自強、種源自主可控,通過良田、良種、良機、良法有機融合,提高糧食生產規模化、智能化、機械化、集約化水平和糧食單產水平。
  
  把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作為重要支撐。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的重要舉措。要加快健全農業專業化社會化服務體系,進一步放活土地經營權,培育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支持專業公司、農民合作社、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等各盡其能、共同發展,促進農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
  
  提升糧食儲備能力
  
  文章指出,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經過多年發展,中國建立了中央儲備糧和地方儲備糧互為補充的糧食儲備體系,在穩市、救災、恤民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是糧食宏觀調控的“蓄水池”、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壓艙石”。加強糧食儲備能力建設,構建與大國地位相符的國家糧食儲備體系,是確保糧食安全的重要保障。
  
  一是不斷完善現代糧食儲備基礎設施體系。隨著糧食產量和儲糧需求不斷增長,部分地區出現了糧食儲備設施不足、收儲條件差等問題。對此,要優化倉儲設施布局,提升糧食儲備建設水平,改造升級現有糧食儲備基礎設施,管好用好儲備糧,強化糧食儲備能力。
  
  二是適度發展新型糧食儲備庫。要推進高標準糧庫建設,根據各地條件建造一批運用智能通風、保溫隔熱、電子測溫等綠色儲糧新技術的信息化智能化糧食儲備庫。要優化糧食倉儲設施布局和結構,合理配置主產區、主銷區和產銷平衡區的糧食儲備庫,在有效降低倉儲和物流成本的同時,實現安全儲糧、綠色儲糧、智慧儲糧。
  
  三是建立企業糧食社會責任儲備。企業儲備是國家糧食儲備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健全政府和企業儲備相結合的儲備機制,豐富地方政府糧食調控手段,增強糧食安全保障能力,為應對突發事件構築安全防線。
  
  四是加強儲備糧監管。要探索建立常態化監督機制,利用數字化技術提升“穿透式”監管能力,推進糧食儲備管理從粗放式管理向全程化監控、立體式監管、全社會監督轉型。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