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形成新發展格局 重在建設高質量現代產業體系
http://www.CRNTT.com   2020-09-08 07:56:34


  中評社北京9月8日電/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黨中央應對當前複雜嚴峻經濟形勢和著眼解決我國經濟中長期問題的重大戰略部署。長期以來,我國經濟出現國內循環欠暢通、內外循環相脫節問題的關鍵原因在於供給體系對國內需求的適配性不足。因此,形成“雙循環”新發展格局,要把提高供給體系質量作為主攻方向,其核心在於加快建設高質量現代產業體系。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指出要將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作為主要任務。經過改革開放40多年的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已成為全球具有重要影響力的製造業基地,從經濟總量上來看是全球第三大灣區,具備打造“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產業條件和制度優勢。一方面,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發展水平全國領先,產業體系完備,產業鏈集群優勢明顯,消費市場規模龐大;另一方面,香港、澳門是自由開放的市場經濟體,廣東是我國改革開放排頭兵,具備加快制度創新和先行先試的發展優勢。

  然而,對標世界一流灣區,粵港澳大灣區現行產業體系在諸多方面仍然存在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主要表現在原始創新能力不足、製造與服務融合性較差、價值鏈傾向中低端鎖定、城市間產業協調性不夠,外向依存度偏高,資源消耗偏大,環境污染偏重等方面。值得注意的是,粵港澳大灣區當前還面臨“逆全球化”思潮急劇演進、全球產業鏈深度重構、特別是全球創新源美國技術封鎖等全新的歷史條件,這意味著其現代產業體系的建設過程將更為複雜,缺少先例。

  為更好地落實中央加快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精神,粵港澳大灣區需加快建設特色性高質量現代產業體系,其建設方向主要體現在如下方面:

  其一,依托世界級製造業集群優勢,圍繞產業鏈建設創新鏈,探索建設“創新中心”與“製造中心”融合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粵港澳大灣區是全球具有重要影響力的製造業基地,具備較完整的製造體系,製造業產業鏈集群優勢突出。我國的特殊國情決定世界級製造業集群建設仍然是粵港澳大灣區在未來較長時期內的主要任務,這意味著粵港澳大灣區現代產業體系的建設方向必然是圍繞產業鏈建設創新鏈,實現“製造中心”與“創新中心”的融合發展。相對成熟的製造業腹地和超大規模的國內市場是粵港澳大灣區打造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一個突出優勢,即科技創新成果可以在當地就近實現產業化,並更好適配本地消費需求特征,形成高效率的“技術—製造—市場”循環反饋機制,進而有利於實現創新鏈與產業鏈協同發展。而世界其他灣區由於與製造基地相距遙遠,其循環反饋過程面臨相對更高的交易成本。

  其二,促進國內供給與需求有效對接,推動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探索建設更加自主可控的全球價值鏈治理模式和產業技術共生體系。粵港澳大灣區屬於追趕型區域產業體系,而全球其他三大灣區屬於引領型區域產業體系。隨著產業競爭力的提升,粵港澳大灣區必然會在若干技術領域取得主導地位,甚至成為全球價值鏈的治理者,但是中國主導的全球價值鏈治理模式在追求中國自身技術利益時亦需兼顧他國合理關切,在謀求中國技術發展時亦需包容其他國家的技術發展,進而建設全球產業技術共生體系。“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建設背景下,大灣區現代產業體系建設要著力於打通“雙循環”所要暢通的關鍵價值環節,要推動國內供給側和需求側的有效對接,因應需求側的結構變化推動供給側的結構調整。

  其三,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體制機制改革引領科技創新與產業升級,探索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特征的現代產業體系。激勵相容的制度環境是現代產業體系持續演進和健康發展的基本保障。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建立激勵相容的體制機制的核心在於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係。如何減少政府對資源配置的直接干預?如何在營造創新氛圍方面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這是當前粵港澳大灣區探索體制機制改革創新的重要任務。

  其四,發揮“一國兩制”優勢,探索建設兩種制度優勢互補、融合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一國兩制”是粵港澳大灣區與世界其他灣區最大的差別。在“一國兩制”框架下建設現代產業體系、打造世界級城市群,既具有鮮明獨特的優勢,又面臨重要挑戰。與傳統產業體系不同,以科技創新為核心動力的現代產業體系需要設計更為複雜的激勵機制。關於創新的激勵問題,政府和市場各有優勢,又各有不足。兩者優勢互補是關鍵,而“一國兩制”為這種優勢互補創造了難得的“試驗條件”。兩種制度如何減少衝突增進協同?如何緩解矛盾促進互補?這些問題在全世界都沒有現成的答案,有待於粵港澳大灣區的探索性實踐。

  其五,促進中西文化對接,實現多元文化融合,探索建設符合中華傳統文化特征的現代產業體系。港澳地區高度國際化,是中西文化融合發展的典型地區。與內地其他城市群相比,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是中西文化交匯最密集的區域。同時,珠三角是我國改革開放的先行區域,“孔雀東南飛”現象使當地的移民人口占比居全國前列(例如深圳就是典型的移民城市),珠三角已成為中國社會文化多元性最鮮明的地區之一。諸多文獻研究表明,文化多元性有利於推動創新。應該指出的是,中國企業的創新管理深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在中西文化以及多元文化交融過程中,粵港澳大灣區現代產業體系的文化特征和文化建設亦是值得政策關注的重點問題。

  其六,推動中心城市良性競爭和錯位發展,探索建設“多中心”互動融合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粵港澳大灣區擁有四個中心城市,在“多中心”的區域產業體系中,這四個中心城市既各具明顯優勢,亦各具突出劣勢。在現代產業體系建設過程中,中心城市之間如何良性競爭、錯位發展?如何推動資源要素在多中心實現自由流動和優化配置?中心城市與重要節點城市如何實現協同與一體化發展?這些均是公共政策設計的重點和難點。

  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陶鋒(暨南大學產業經濟研究院院長、教授)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