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當前和未來時期兩岸的統“獨”對抗及其前景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11-25 00:17:40


加快實現祖國完全統一的新階段,實際上已經開始。
  中評社╱題:當前和未來時期兩岸的統“獨”對抗及其前景 作者:郭震遠(北京),中國海洋大學海峽兩岸關係研究所所長

  •為何說兩岸統“獨”對抗再度取代和平發展成為當前和未來時期兩岸關係的基本內涵?

  •當前和未來時期兩岸統“獨”對抗的焦點和主線是什麽?

  •兩岸統“獨”對抗有哪些新特點、新內涵?

  •當前和未來時期兩岸統“獨”對抗為何會更加複雜化?

  盡管蔡英文開始執政時間不長,但事實已經清楚顯示,由於蔡堅持推行“和平台獨”政策,兩岸的統“獨”對抗再度激化,統“獨”對抗取代和平發展,重新成為當前和未來時期兩岸關係的基本內涵。但是,當前和未來時期的兩岸統“獨”對抗,不是李登輝、陳水扁執政時期兩岸統“獨”對抗的簡單再現,而具有重要的新內涵、新形式、新特點。因而,當前和未來時期的統“獨”對抗,更複雜、更深刻。

  蔡挑起了兩岸新的統“獨”對抗,但她沒有,也完全不可能在對抗中具有主導地位。決定當前和未來時期兩岸統“獨”對抗前景的,只能是大陸。

  蔡英文堅持不承認“九二共識”
  兩岸統“獨”對抗再度加劇,取代和平發展
  成為當前和未來時期兩岸關係的基本內涵

  從2015年1月開始參選台灣地區領導人,到2016年1月16日勝選“5.20”就職,蔡的言論多次涉及兩岸關係的政治基礎問題。對於過去八年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九二共識及其核心意涵——兩岸同屬一個中國,蔡改變了2012年選舉時的明確否定的做法,而采取回避、含糊以對的做法。從2015年1月到5月,蔡采取絕口不提的回避做法;2015年6月開始,蔡陸續發表相關言論。盡管具體說詞不斷有所調整,但不變的是,始終不明確提及“九二共識”和兩岸同屬一個中國,更沒有正面回應是否接受。蔡及其他一些人一再聲稱,她的回避、含糊以對,是所謂的釋放“善意”,但實際上只是她2012年明確否定“九二共識”的另一種表現。蔡作為台灣執政者,對“九二共識”、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否定,對兩岸關係必然有決定性的嚴重不利影響。越來越多的事實清楚顯示,從蔡“5.20”就職開始,兩岸的對抗已日益加劇。兩岸對抗正在取代和平發展。衆所周知的事實無須一一列舉,僅指出其中的兩岸相關部門和兩會的管道中斷,這表明兩岸關係實際上已經倒退到李、扁執政時期的嚴重對抗局面。

  歷史一再表明,兩岸關係作為中國內戰的產物和現實表現,曆來受到兩岸分別對兩岸定位和兩岸關係定性的決定性影響。在深層次上,1949年以來的兩岸關係的主要矛盾始終是促統與拒統的矛盾,本質上是對抗性矛盾。但實際上在不同歷史時期,對抗性矛盾也可能以非對抗性方式處理,即通過政治協商、談判處理。關鍵在於,兩岸各自對於兩岸的定位、對於兩岸關係的定性。李、扁相繼在台灣執政的二十年中,他們定位兩岸是“互不隸屬的兩個國家”,兩岸關係是“特殊的國與國關係”,直接導致兩岸促統與拒統的矛盾,激化為促統與“台獨”的矛盾,只能通過反“台獨”、反分裂鬥爭予以處理;馬英九執政八年,接受“九二共識”、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定位兩岸關係是一個國家內的兩個地區的關係,因而盡管兩岸之間仍然存在諸多分歧、矛盾,但兩岸關係出現了通過政治協商、談判,處理促統與拒統矛盾,以及擴大、深化兩岸合作交流的重大可能性,由此兩岸關係進入了和平發展歷史新階段。

  2016年5月20日以後,蔡開始在台灣執政。如前述,蔡始終堅持以回避和含糊以對的方式,掩飾她對“九二共識”、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一貫否定,堅持“兩國論”、“一邊一國”的兩岸定位,兩岸關係定性。從而不僅立即破壞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使之不能為繼,而且必然導致兩岸促統與拒統矛盾,再度升級為促統與“台獨”的矛盾,反“台獨”、反分裂鬥爭再度成為兩岸關係的基本內涵。

  雖然從上一世紀90年代中到2012年台灣選舉,蔡一直炮制、鼓吹和推行“兩國論”、“一邊一國論”,否定“九二共識”、兩岸同屬一個中國,但如前述,參加這次台灣選舉以來,直到勝選和開始執政,蔡改以回避和含糊以對的做法,掩飾她對“九二共識”、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一貫否定,以及對“兩國論”、“一邊一國論”的一貫堅持。蔡的作為在必然導致兩岸統“獨”對抗再度加劇,對抗取代和平發展的同時,也使當前和未來時期的統“獨”對抗不是李、扁時期兩岸對抗的簡單再現。十分明顯的一個差別是,當前和未來時期的兩岸統“獨”對抗的表面激烈程度,較李、扁執政時期可能有所下降,但事關統“獨”,對抗的尖銳性沒有,也不可能緩解。因而,未來時期的兩岸統“獨”對抗,實際上將遠比李、扁時期複雜。可以認為,這將是兩岸關係又一個歷史新階段。

  堅持兩岸同屬一個中國與
  “強化台灣獨立的主權國家地位”的對抗
  是當前和未來時期兩岸統“獨”對抗的焦點和主線

  蔡執政後的兩岸統“獨”對抗,與李、扁執政時期的統“獨”對抗,本質上都是統一與“台獨”、分裂的對抗。但受到兩岸各自的變化、兩岸關係的變化,以及涉台國際環境的變化等因素的重要影響,這兩個不同時期的兩岸統“獨”對抗,明顯具有不同焦點和主軸,即具有不同的對抗集中點,以及對抗的主要表現。事實已經表明,李、扁執政時期兩岸統“獨”對抗的焦點和主軸是,實現國家統一,與“台獨建國”的對抗;而蔡執政時期的統“獨”對抗焦點和主軸是,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與“強化台灣獨立的主權國家地位”的對抗。

  歷史事實顯示,在李、扁執政時期,特別在其早期階段,兩岸統“獨”對抗中大陸的優勢,還沒有達到可以有效遏阻“台獨”行動的程度,加之李、扁的誤判,“台獨建國”成為了他們的戰略與政策目標,並由此引發兩岸激烈的統“獨”對抗。當前和未來時期蔡執政,大陸已具有了對台灣不可逆轉的壓倒性優勢,任何人都清楚,公然“台獨”已完全沒有可能,連扁在其執政末期也哀歎,“台獨做不到就是做不到”。正是在此形勢下,蔡確定了“強化台灣獨立的主權國家地位”的戰略和政策目標。這既反映了蔡的“務實”,更反映了她對“台獨”的堅持。在2015年1月到5月的相關言論中,蔡每次都強調“強化台灣獨立的主權國家地位,是民進黨執政第一要務”。由於遭到美國相關人士嚴厲批評,6月以後蔡的公開言論中不再出現這一提法,但勝選後的言論,特別5.20就職演講中,這一點再度得到強調。值得注意的是,蔡勝選以來,其經濟、社會、安全、外交政策,都明確以“強化台灣獨立的主權國家地位”為目標。顯然,這已不僅是其兩岸關係政策目標,而且是其大戰略目標。

  蔡的“強化台灣獨立的主權國家地位”目標,是變相的“台獨”目標,當然與大陸的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發生嚴重對抗。但這一對抗表面的激烈程度,低於李、扁的“台獨建國”目標與大陸的對抗,而表現出更明顯的複雜性。因為李、扁“台獨建國”目標的言行,無一不直接與大陸發生激烈對抗,而蔡“強化台灣獨立的主權國家地位”的言行,雖然其中有一些與大陸直接對抗,主要是其中涉及台灣安全和對外關係的部分,但其中多數主要涉及台灣島內的經濟、社會、文教等領域,相對而言與大陸直接對抗的激烈程度較低,而且大陸也相對較難把握反制的著力點。所以,蔡提出“強化台灣獨立的主權國家地位”的目標,明顯是企圖實現“台獨”,必將激化兩岸統“獨”對抗,但實際的對抗激烈程度卻可能相對低於李、扁執政時期。必須看到,如果上述局面出現,台灣島內很多人以及國際社會的一些人都是可以接受的,甚至大陸也有人可能接受。這將是以前兩岸統“獨”對抗中從未出現過的複雜情況,也正是蔡所期待的,對其有利的局面。必須重視的是,蔡以“強化台灣獨立的主權國家地位”為目標,有利於形成所謂“台灣共識”,在島內贏得更多支持,從而增強其與大陸對抗的基礎。尤其須重視的是,完全可能出現蔡以“強化中華民國獨立的主權國家地位”的說法,取代“強化台灣獨立的主權國家地位”。長期以來,民進黨內,甚至李本人一直有“台灣已經是獨立的主權國家,現在的名稱是中華民國”的說法。這實際是以“中華民國”之名,行“台獨”之實。以“中華民國”之名,將有利於形成所謂“台灣共識”,特別是大陸也有人對之一直抱有幻想,認為如蔡使用“中華民國”之名,是向一個中國靠攏的開始,“應予以歡迎、鼓勵”。如前述,這些都是蔡期待的,對其有利的。當前和未來時期的兩岸統“獨”對抗,將因此而大為複雜化。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