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台生瘋西進 吳行浩:肯努力就有機會
http://www.CRNTT.com   2018-07-07 00:27:41


高雄大學財經法律系副教授吳行浩。(中評社 高易伸攝)
  中評社高雄7月7日電(記者 高易伸)高雄大學財經法律系副教授吳行浩5日接受中評社專訪表示,“中國夢”的力量正驅使著大陸萬千學子摩拳擦掌參與大陸市場,因此學生求學時具備極強大的學習動機,同時培養出了狼性;反觀台灣薪資處在17年未成長的半衰期,且嬰兒出生率不到1%。台灣年輕人正失去父執輩所處的“台灣經濟奇蹟”下的動力氛圍。這雖是結構性問題,但也凸顯兩岸學生在懷抱“夢想”與“築夢”之間的養分差異,這也帶給台生另類的危機意識及刺激。

  吳行浩指出,站在高等教育端我們還是希望兩岸學子、高等教育機構能夠多加交流、彼此瞭解。台生也不能只從二手傳播去理解中國大陸。現在的台灣不能夠在故步自封當個井底之蛙,台灣現在的優勢與條件已經今非昔比。台灣學生具備多元背景並擁有良好的思想素質,如果再具備宏觀的視野與危機意識,其實未來道路還是很寬廣的。

  吳行浩,1976年生,台灣雲林人。輔仁大學法律系學士、美國印第安那大學布魯明頓校區法學碩、博士,吳曾任高雄大學財經法律學系主任、國際關係研究中心主任,現為高雄大學財經法律系副教授。當年吳以29歲之姿進入高雄大學擔任教職成為該校最年輕教授,因此心態更容易跟學生打成一片,面對當前台灣學子的出路及挑戰,他在訪談中處處顯露出憂心。

  吳行浩向中評社表示,台灣學生在面對大陸時往往接觸渠道都從媒體等二手傳播而來,卻缺乏親身實地地接觸經驗。不可否認大陸當今已成全球第二,因此在各類國際新聞版面上總少不了大陸新聞。這些國際新聞的關注度多少有助台灣學生對於瞭解當前大陸現況、兩岸制度反思,以及增進台生進一步探索大陸市場或其他現象的興趣。

  吳行浩觀察,大陸學生因一胎化政策導致學生在成長過程備受寵愛,在“中國夢”的驅使下,包括海歸派學子也紛紛想回大陸市場施展拳腳,大陸學生在整體環境欣欣向榮的同時培養出了狼性且學習目標明確,對自己的前途與不足也具備一步一腳印的規劃能力。對於各式議題的參與程度也頗熱衷,這些表現其實會帶給台生另類的危機意識及刺激。

  吳行浩說,當前大陸社會的經濟氛圍有點向像父執輩當年的“台灣經濟奇蹟”,當時台灣年輕人高唱《明天會更好》,社會動能驅使年輕人肯去創造更多契機,因為大家覺得只要夠努力就有機會翻身,但台灣現在缺乏一個代表希望的明確“夢想”。有時候他不忍苛責台灣學生,因為很多時候是大環境養出來的。

  中評社問,大陸教育部統計台生今年赴大陸申請入學激增,例如廈大有500多名台生、上海交大600多名、四川大學約200人、鄭州大學120名、華東科技大學500多名。且大陸今年開放台生憑學測均標成績直接申請就讀大陸相關大學,加上大陸近年來政經等整體實力持續上升,明顯吸引不少台灣青年選擇西進。

  吳行浩分析,台灣學子到大陸也非全然無競爭優勢,台灣沒有一胎化政策,很多學生成長環境都有兄弟姊妹。因此台生較富同理心、對團體的責任感、對於分享與合作的觀念其實比陸生來的更好。台灣多元社會的環境,讓台生更懂得尊重不同的群體。他時常認為,若兩岸學生能夠攜手共同組織團隊,從彼此交流的過程中相互學習,其實大家都能獲得收穫,或許是互補也可能是互斥,但只要能夠融合,就能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成效。

  吳行浩說,以高雄大學法學院而言,近年來我們招收北台灣的學生比例已逐年遞減。畢竟法律市場大多還是以北台灣為主。但南台灣還是有它的特殊性跟優勢,很多南台灣的學子生於斯、長於斯,對土地情感的連結本來就很深。如果高雄要發展經濟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其實政府政策要提供誘因全力做多。

  吳行浩認為,同樣的大陸13億人口對台灣的瞭解也還是很少,縱使透過媒體傳播所獲資訊也還很侷限。台生不妨找出自己特質並加以發揚光大,其實台生在大陸只要肯努力,彼此也都能找出屬於自己的競爭優勢。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