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鄧學良建議江啟臣 應推動兩岸共同社會
http://www.CRNTT.com   2020-03-12 00:24:55


鄧學良拋出兩岸共同社會概念,力抗民進黨的教育侵蝕與“中華民國台灣”。(中評社 高易伸攝)
  中評社高雄3月12日電(記者 高易伸)針對敗選後中國國民黨新局,台灣中山大學中國與亞太研究所兼任副教授鄧學良接受中評社訪問認為,民進黨透過更改教科書內容,導致對“中華民國台灣”的認同已高達7成,國民黨要有能力跟對岸對話,共同締造“兩岸共同社會”讓百姓有感。既然民進黨過去的戰場在學校,國民黨未來的戰場可以在社會與生活之中。

  至於如何執行?鄧學良表示,目前國民黨仍掌有15個地方縣市政府,請可請黨中央以“委辦事項”方式,交由各該地方政府,辦理兩岸可能交流之事項。例如兩岸城市交流、論壇、“引進陸勞”及參與“一帶一路”試行等,推動兩岸共同社會。

  鄧學良,中國國民黨員,台灣台南人。曾獲中國國民黨中山獎學金赴日深造取得日本神戶大學法學博士,學術領域在兩岸勞動法比較研究、兩岸行政法比較研究。歷任“行政院”勞委員法規委員會委員、高雄市勞資關係協進會常務理事、財團法人中華勞資事務基金會董事長、高雄市法律人協會理事長等職。去年從中山大學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退休,現在為該系所兼任副教授。

  鄧學良說,現在談“中華民國台灣”就沒有“九二共識”,談“中華民國”才有九二共識。但台灣年輕人現在所想像的“中華民國”,跟老中一代的概念早已截然不同。國民黨2020大選民進黨透過教育改變年輕人的認同,國民黨若想重新執政,上述這一點看不清楚將有很大問題。

  何謂“兩岸共同社會”?在蔡政府完全執政下,這個概念如何推動?兩岸交流上“反滲透法”是否已堵住大多數的交流機會?

  鄧學良說,兩岸共同社會是他在2019年7月於“中國法政期刊”所提出的概念,原本期待藍軍重返執政後,兩岸可以在現行政策及法令上進行融合,包括勞動法、行政法趨同等。但2020選後,民進黨持續執政,至少在“政策操作面”上國民黨目前無法推動。

  鄧學良舉例,過去蕭萬長主持的“兩岸企業家峯會”運作獲得迴響成功,就算沒有政黨力量,兩岸產業或企業間的往來依舊非常頻繁,既能兩岸企業家峰會能夠運作無礙,藍紅之間協力運作“兩岸共同社會”也應當同樣施展得開。只是目標可從企業家往下延伸至民間社會、基層庶民,讓台灣百姓可以分得大陸崛起的紅利與幸福,綠營得到政權滿足。在兩利之下綠營應不至於為難台灣百姓。

  對於教科書課綱的改變,國民黨目前有何對策?

  鄧學良表示,弱勢的國民黨目前無法重返執政,目前看來在政策面上是沒對策。台灣教育遭改變已20餘年,目前只能因勢利導,透由“兩岸共同社會”的角度,由藍紅合力關注台灣人民的生存、生活、生命的發展上。新任黨魁江啟臣尤其應主動提出想法,跟對岸好好溝通,讓大陸與在野的國民黨共同尋求配合,謀求台灣人民福祉。

  針對部份國民黨中新生代“遠陸”,“中國國民黨”改為“國民黨”。鄧學良說,改名不改名將依照黨規辦理,只要中國大陸體悟到“兩岸共同社會”是關乎兩岸關係的民意基礎時,他認為藍綠政黨的動向其實已無足輕重。

  鄧學良進一步分析,民進黨在2020大選抓得很精準,挺綠的族群再加上認同“中華民國台灣”的年輕人,造就蔡英文一舉拿下817萬票。國民黨今後不管由誰領導,絕對不要鞭打黨內老人,而是要把台灣地區的教育趨勢看清楚,如果看不清楚,未來國民黨的生存會有問題。

  鄧學良觀察,現今台灣對“國族”的想像,認同已發生改變。他認為,韓國瑜大選期間提出的“台灣安全、人民有錢”口號真好;蔡英文提出“2020、台灣要贏”,連很多民進黨的朋友都看不懂。原來“民進黨喊出來的、出手的,都是要守住他過去以來的教育成果”。當時他認為民進黨為何提出這麼沒有力氣的口號,結果證明這句話最有力氣。

  國民黨如何突破困局?

  鄧學良建議江啟臣應試圖拋出“兩岸共同社會”的概念去面對民進黨在教育上的長期工作。按馬克思講法,“教育還比不上生活”。既然民進黨在學校改課綱,我們就在社會上教大眾。國民黨“此路不通”就要想出其他方法。國民黨不能老想過去,現在台灣10個人中只剩下3個認同“中華民國”,其餘幾乎都是“中華民國台灣”了。

  鄧學良說,他不清楚江啟臣有無意識到“中華民國台灣化”的趨勢,但至少看來江是務實的。他也認為“九二共識”的“詞”時間太久了,當初兩岸簽訂23項協議不就是為了兩岸共同生活嗎?國民黨就算弱化、在野,也要想辦法去擔台灣老百姓的生活,盡力去締造“兩岸共同社會”的架構。

  鄧學良補充,兩岸之間現在有什麼是不來往的?光大陸經貿就佔台灣的40%,若再從“憲法”或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上看,兩岸最後是朝“終極統一”走的。兩岸“憲法”基本上不衝突,但衝突的是這部“憲法”由藍或綠去解讀,解讀不同操作下就出現很大差異。因此他提出“兩岸共同社會”這一概念,讓政治歸政治、行政歸行政、透由兩岸民生往來,讓兩岸社會百屢千絲,時間久了就能自然融合。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