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若受侵害,中國可退出海洋法公約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3-03 16:56:29


  多年以來,中國一直都是《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堅定支持者。可是最近,中國卻體會到,《公約》、尤其是其中有關強制性爭端解決的條款,可能會被其他國家出於政治目的而利用。儘管完全知曉領土主權和海洋邊界爭端並不在《公約》爭端解決機制管轄範圍之內,但菲律賓依然挑起一場“法律戰爭”,將與中國之間的南海領土爭議提交給了按照《聯合國海洋法公約》附件七設立的仲裁法庭,要求進行強制仲裁。

  在上世紀70年代圍繞《聯合國海洋法公約》進行談判的過程中,中國就對其中的爭端解決條款提出關切,認為這些條款“並不適當”,不應被納入公約。當時中國建議,應將這些條款單列成文,以便各國自行決定是否接受這種強制性的爭端解決機制。經過妥協和折中,談判最終達成的協議規定,某些爭端將不被包括在《公約》的強制性爭端解決機制框架內;對於其他爭端,各簽約國則可發表聲明宣示不予接受。而後者中主要包括與海洋劃界、歷史性所有權、主權或有關陸地或海島領土的其他權利、軍事活動以及執法行為有關的爭端。2006年8月25日,中國正是依據這一規定向聯合國秘書長提交書面聲明,表示不接受針對上述這些爭端的任何國際司法或仲裁管轄。也就是說,對於與中國之間存在的海洋問題爭端,將不再適用裁判制度,而直接由中國與相關國家通過協商解決。

  但是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第288條第4款的規定,對於法院或法庭是否具有管轄權如果發生爭端,這一問題應由該法院或法庭以裁定解決,而非由爭端雙方決定。這就為相關締約國帶來了很大風險和不確定性,尤其是在遇到堅持“司法能動主義”的仲裁法庭時。這方面的一個現實例子就是:2015年10月29日,應菲律賓單方面請求建立的南海仲裁案仲裁庭做出關於管轄權和可受理性問題的裁決,裁定該案繼續開庭審理。儘管國際法中定義的爭端要求相關方之間存在“真實對立”,但南海仲裁案仲裁庭實際上並不能確定這種對立真實與否,而是通過“推論”確立了爭端的存在。而且如此一來,原本屬於領土主權和海洋邊界爭端,也被該仲裁庭重新定義成了有關海洋地形地貌和海洋權益來源的爭端。正如該仲裁庭指出的那樣,中國還未在這些問題中闡明過詳細立場。

  如果南海仲裁案仲裁庭在可能於2016年下半年做出的裁決中,以侵害中國對南沙島嶼領土主權的方式判決這一被其“再定義”了的爭端,那麼中國不無考慮退出《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可能。根據《公約》第317條規定,締約國可給聯合國秘書長書面通知退出本公約,並可說明其理由,未說明理由應不影響退出的效力。退出應自接到通知之日起後一年生效。儘管不能以退出為理由解除其作為締約國時已經產生的義務,但中國未來卻可以不再受越南、印度尼西亞或馬來西亞有關南海以及日本有關東海的類似訴求的約束。

  如果退出《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中國是否會因此面臨什麼嚴重不利影響呢?簡單來說不會。中國將會繼續享有《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帶來的大多數有利條件,因為現在該公約的絕大多數條款都已被視作習慣國際法的組成部分。唯一的例外可能是《公約》中有關“區域”的條款,比如深海采礦(第XI部分)、海洋技術的開發與轉讓(第XIV部分)以及關於強制性爭端解決的條款(第XV部分)。以美國為例,雖然過去33年來一直不是《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締約國,但它從未遇到過什麼嚴重問題。正好相反,美國享受到了《公約》框架下的大部分有利條件(例如航行和飛躍自由、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權益等),而無需承擔任何《公約》所要求的責任。如果退出《公約》,中國將不再享有國際海洋法法庭的法官席位,不再向大陸架界限委員會派駐代表,也不再是國際海底管理局的成員國。中國可能根據習慣國際法來主張對外大陸架及其資源的權益,但其能源公司會被排除在該“區域”的勘探和開發活動之外(除非它們是由另一締約國註冊和資助)。

  中國最終是否想要繼續成為《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締約國,將取決於司法和政治領域的“成本收益”分析結果。《公約》本身為中國提供了退出途徑,若其領土主權受到根據《公約》設立的仲裁法庭所作裁決的侵害,則其就有理由退出。

  (來源:環球時報 作者是德國波恩大學國際公法研究所所長、牛津大學聖安妮學院兼職研究員)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