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評觀察:十九大議一帶一路 國際社會關注
http://www.CRNTT.com   2017-10-18 00:15:31


十九大新聞發言人庹震回答關於“一帶一路”的提問。(中評社 林艶攝)
  中評社北京10月18日電(中評社報道組)“一帶一路”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旨在借用古代絲綢之路的歷史符號,高舉和平發展的旗幟,積極發展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夥伴關係,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自從習近平主席提出這兩個重大倡議後,國際輿論就給予了高度關注,許多相關國家更是積極參與到其中來,當然,也有周邊一些國家對此存在著疑惑。而每五年一屆的中國共產黨黨代會,可謂是中國發展的指向標,因此,有許多外國媒體的記者來到北京,來到人民大會堂,希望能夠第一時間了解更多“一帶一路”倡議今後的發展方向、前景與合作機會,有關於“一帶一路”倡議的問題得到了外國媒體的極高關注。

  在16日的中外記者歡迎酒會上,來自巴西、白俄羅斯、約旦、俄羅斯、土耳其的外國記者都不約而同地向中評社表示,他們最關注的就是中國將賦予一帶一路怎樣的新的動力,而在昨日的首場新聞發布會上,哈薩克通訊社的記者也提問了關於“一帶一路”受到某些質疑以及未來發展方向的問題。

  對此,新聞發言人庹震表示,“一帶一路”倡議,是在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及文明多樣化的發展趨勢下應運而生的,旨在通過推進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做大發展公約數,最終實現互利共贏、共同發展。“一帶一路”倡議始終堅持奉行“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堅持平等協商及充分尊重各國的自主選擇,堅持不附加任何政治條件,是所有國家不分大小、貧富、強弱,一律平等相待、共同參與的合作。

  庹震還說,中國企業開展對外投資合作,堅持互利共贏原則,對東道國產業水平提升和經濟社會發展都做出了貢獻。2013至2016年,中國企業對外投資流量約5600億美元,向所在國繳納的各種稅金超過1000億美元,創造的就業崗位數以百萬計,促進了投資所在國將資源、勞動力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受到普遍歡迎。中方倡導國際產能合作,旨在發揮各國比較優勢、契合各國發展需要,構建更加均衡普惠的全球產業鏈,而不是轉移落後產能。其實,道理是明擺著的,在高度開放的國際市場當中,中國企業面臨投資所在國本地企業和國際同行的激烈競爭,過剩和落後產能沒有市場,只有優質產能才能勝出。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