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社評:再造“新高錕” 香港應與內地聯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10-10 00:36:02  


前中大校長高錕獲得諾貝爾大獎,香港頗感自豪。
  中評社香港10月10日電(評論員 魯燦)曾在香港接受中學教育並在成名後多年擔任香港中文大學校長的“光纖之父”高錕,榮獲本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確讓所有華人特別是香港人深感“與有榮焉”,近來香港輿論亦為之讚嘆不絕。然而在興奮之餘,又難免有一絲遺憾:對百年以來追求科學救國的中國人而言,何時纔有完全由本土培養的諾貝爾獎得主?

  半個多世紀來,華人科學家已經陸續有楊振寧、李振道、丁肇中、李遠哲、朱棣文、崔琦、錢永健、高錕等多人獲此殊榮,但是如果分析他們獲獎的直接原因,必須承認都與包括中國大陸和台灣、香港、澳門在內的中國本土並無太大的關聯。對於長期非常推崇諾貝爾獎的中國人來說,純粹由“中國製造”的諾貝爾自然科學獎得主,不僅標誌著當代中國在科技領域的長足進步,也承載著當代中國人對世界做出更多貢獻的熱望。

  一九五七年成為首位華人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的楊振寧表示“我曾經再三講,我覺得在二十年內,中國本土包括香港、澳門一定會有諾貝爾獎級的科技成果出現”。在中國綜合國力不斷增強、科研投入不斷增加的今天,這種預測並非遙不可及。而對於積聚了很多優秀學者的香港來說,在這個大背景之下,可以與中國內地科技界聯手,取長補短,爭取早日出現“本土製造”的諾貝爾自然科學獎得主。

  之所以強調香港有能力與內地科學界聯手,是因為香港有不少學者都是在其所屬的研究領域具有一定成就之後才被聘到香港的。香港科學家如果與內地科學家聯手,無疑會強化整體中國的科研力量。

  首先,香港擁有幾所世界排名不俗的大學,師資力量雄厚。由於香港的大學教職薪金優厚,大批學有所成的優秀學者選擇到香港任教。高錕教授曾表示說:“香港人才是不短缺的,科技人才也不短缺。”而在香港諸大學擔任教職的學者,基本上都擁有西方發達國家著名大學的博士頭銜,其中不乏在某些領域具有一定地位的科學家,總體資質相當出色。

  其次,香港科學家對西方發達國家的最新科技信息有更多接觸。香港科學家多數擁有西方發達國家著名高校的留學背景,語言溝通沒有障礙、人脈關係廣泛豐厚。科技發展是需要相互借鑑的,由於歷史的原因,香港獲得一些敏感科技信息的方便程度超過內地;西方發達國家在科技信息特別是敏感技術設備方面,對香港的限制相對寬鬆。

  再次,香港已有一些科研領域具有世界一流水準。香港不僅有較長的高等教育歷史,還因為吸納大量優秀人才而同時帶入了相關科研項目,有些方面的研究具有世界一流水平。比如幾年前香港科技大學的專家曾經研製出當時世界最細的單壁納米碳管,視頻數據壓縮技術被列為國際標準。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專題: 中評社社評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