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社評:亞運會 中國改革開放成就大展示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11-12 00:10:32  


 
  其次看金牌:廣州亞運的另一個很明顯的巨變,就是中國大陸民眾不再高度聚焦於“金牌得失”,而是更加關注“享受過程”。曾幾何時,奪冠摘金乃是中國大陸民眾對中國選手參加國際賽事的最大追求,當今四、五十歲的群體都不會忘記當年為了中國女排三連冠、五連冠所注入的熱情乃至瘋狂。就當年的北京亞運會而言,凝聚民心、塑造自豪仍然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目標,所以整個舉辦過程很容易透出一種緊張,無論從市政建設、場館營造還是金牌爭奪,在中國大陸的高度熱望之下,具體的承辦者、參賽者都有“不容出錯”的精神緊張。相對而言,雖然廣州亞運會的承辦者依舊是力爭達到最高標準,除了具體的當事人,即便是廣州當地人也不再僅僅把關注的焦點放在金牌可否第一上。從社會氛圍可以體會到,單純的政治因素已經遠離金牌,當地的人們更加重視的,是如何更充分地享受規模空前的廣州亞運會可以帶來的城市變化,更充分地享受金牌產生過程所帶來的感官刺激。可能產生的一個直接問題是,觀賞性強、緊張刺激的項目票價高漲,而對抗性低、不便觀賞的項目則缺少觀眾。由此也可以折射出,經過改革開放而富裕起來的民眾,已經不再局限於物質層面的簡單追求,而是對生活的品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說對中國大陸民眾曾經擁有的“金牌狂熱”是在追求自尊,現在享受產生金牌的過程則是對自信的一種不經意的揮灑。

  第三論場館:廣州亞運的第三個很明顯的巨變,就是場館建設更具前瞻性,既展示了中國城市化建設的成就,也深合建設和諧社會的國家發展戰略;既滿足了亞運盛會的舉辦需求,也提升對民眾日常生活的人文關懷。北京亞運會時,限於財力、物力和經驗的不足,場館建設在規劃和建設上都有一些不足。特別是賽事完結之後,大量的高等級比賽場館需要精心維修,但是以當時普通民眾的收入,還難以“享用”這些高級運動場所,這種“沒錢維修”與“無力享用”的矛盾,曾經引發不少批評。應該說,廣州亞運在場舘的建設方面,已經充分吸收了國內外舉辦大型綜合性體育賽事的經驗和教訓,對廣州亞運會場館及其配套設施的建設充分考慮了賽後的利用問題。特別是加上現代交通設施的完善,使得使這些設施的布局與廣州市的長期發展規劃相結合,採取多中心、多功能的優化佈局,為更有效地在大賽過後充分獲得比賽場館的“剩餘價值”,為盛會過後順應民眾體育熱情的高漲而高效地使用亞運場館,讓更多的當地民眾享受亞運會帶來的便利,打下了良好基礎。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專題: 中評社社評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