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社評:香港經濟 羡魚莫久結網莫遲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2-04 00:02:53  


香港經濟不能長期在缺乏努力方向的狀態下,隨波逐流,得過且過。
  中評社香港2月4日電(評論員 魯燦)百物騰貴,各種“為民請願”的要求也紛紛出籠。不管是出自真心也好,團體或個人求名的需求也擺,諸如全民退休保障、醫療保險、通脹補貼等等,基本上都是要政府拿錢,而且動輒百億。

  問題在於,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所有以上或者善意、或者刻意的建議,都必須建立在能夠“可持續發展”的經濟基礎之上。而香港不得不正視的一個尷尬局面是,以往的支柱產業不斷弱化,新的支柱產業卻遲遲不見雛形。如果經濟得不到持續發展,上述看似“一心為民”的所謂建議,就成了無水之源、無本之木。

  很多建議,都是“慷別人之慨”,明顯是“別人出錢、自己出名”的舉動,很少人真正將努力的重點放在見效慢,但是可以長期支持香港經濟穩定擴展,從而長期保持香港社會繁榮穩定的長遠項目上。要知道,只有創造價值,才能為民眾支撐優質生活。

  香港以往的繁榮,無疑是建立在一些擁有比較優勢且有相當規模的產業基礎之上的。金融、航運、地產、貿易等等,曾經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支撐了香港經濟的向上提升。但是,隨著中國內地的不斷開放,很多原來具有比較優勢特別是那些在特殊的歷史時期擁有的特殊優勢,已經逐漸弱化甚至消失;原有的支柱性產業,支撐香港經濟保持穩定已經勉為其難,更不要說推動香港經濟向更高層次提升。

  香港很多年前就開始討論,而且很多觀點都承認香港以往的經濟支柱正在消蝕之中,要想維持繁榮穩定,香港經濟必須轉型,必須培育新的經濟支柱形成長遠支撐。但是迄今為止,看不到一個有著明確目標的轉型方向,且不要說具體的途徑,更不要說明顯的成就。“數碼港”最終以地產項目成名,“中藥港”至今看不到有何規模;“六大優勢產業”伴隨施政報告呼嘯而來,似乎又悄然而去。“經濟轉型”已經喊了很多年,並沒有出現新的富有生機的產業集群,能夠算得上推動香港社會向上發展的經濟支柱。客觀而論,香港這個以往以經濟奇跡著稱的商業城市,這些年來最引人注目的成就似乎已經輪不到經濟,而是越來越惡質化的政治紛爭。

   應該說,香港社會已經到了必須對自己的未來經濟生活前景進行深刻思考的時候了。首先,港人需要甚麼品質的生活?其次,用甚麼支撐港人想要的生活?第三,香港至今未能培植出新的支柱產業,屬於內因還是外因?第四,培植某個支柱產業要不要時效?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專題: 中評社社評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