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戚嘉林:以史為鑒 把握和平統一的歷史機遇
http://www.CRNTT.com   2019-11-10 08:53:24


台灣《祖國》雜誌發行人、中國統一聯盟前主席戚嘉林(中評社記者 宋楷文攝)
  中評社洛杉磯11月9日電(記者 宋楷文)台灣《祖國》雜誌發行人、中國統一聯盟前主席戚嘉林日前在美國舊金山參加“海峽兩岸和平統一高峰論壇暨2019年全美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聯合會年會”時,作了題為“兩岸統一的歷史借鏡與現實”的演講。戚嘉林表示,在台灣四百年有文字記載的歷史中,曾發生二次被武統。今天的中國大陸追求國家統一的政策是明確,如同美國內戰時追求南北統一。台灣如果關閉“和平統一”協商的大門,邏輯上可能逼迫中國大陸攤牌。
  
  戚嘉林表示,台灣社會目前流行“亡國感”這個新詞彙。明年1月11日的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藍綠陣營都知道,這是形同“統獨公投”,具有高度政治意涵。如果蔡英文勝選,形同穩固“台獨”民意政治基礎。將使得“和平統一”更加困難。10月29日,綠營《自由時報》甚至提出“假設中國決定明天入侵台灣,我們怎麼辦?”的憂心。但這句話的用詞錯誤,不是“入侵台灣”,而是“武統台灣”。如同美國南北戰爭,不是“入侵南方”,而是“武統南方”。

  戚嘉林說,在台灣四百年有文字記載的歷史中,台灣曾被武統二次。第一次鄭成功武統台灣。1652年9月,郭懷一率漢人在台灣台南起義失敗,遭荷蘭人鎮壓,被屠殺2,600人。事後,荷蘭人非常恐懼鄭成功率軍來台為漢人報仇,故不斷地派人或透過管道探詢鄭成功的意向。鄭成功的制式回應,就是反覆強調“保證台海和平”。但是九年後的1661年4月30日上午,天剛亮,濃霧迷蒙。在台南鹿耳門外海,突然出現二萬五千名官兵、和三百艘武裝帆船的大軍雲集場面,鄭成功兵臨城下。荷蘭人被迫撤離台灣,鄭成功納台灣入我中國版圖;第二次是康熙武統台灣。清廷在統一台灣的過程中,曾力爭經由談判方式完成和平統一,先後與鄭成功兒子鄭經,進行八次和談,但是均告失敗。因為,鄭經認為“今日台灣,版圖之外另闢乾坤”“何羨於中土哉”,要求北京“能以外國之禮見待”,並堅持“比朝鮮不剃髮,願進貢投誠”。對於鄭經的台獨政策,康熙皇帝斷然拒絕,稱“朝鮮係從來所有之外國,鄭經乃中國之人”。並提出只要鄭經歸順“朕不惜封賞,即台灣之地,亦從彼意,允其居住”的“一國兩制”寬大政策,但仍為鄭經所拒,使得北京對和平統一絕望,終於在1683年夏動用最後手段,實行武統。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