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劉震濤語中評社:4年談完ECFA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3-02 00:18:58  


劉震濤所長認為,四年內ECFA要全部談完,台灣百姓會對和平好處更有感。(中評社記者 梁棟攝)
 
  問:兩岸簽定ECFA已近2年,兩岸商貿界均受益良多。您認為,現在兩岸應該從哪些方面努力,進一點落實和擴展ECFA的優惠項目?目前ECFA的運作層面還有怎樣的缺陷或是可進步的地方?ECFA未來的發展方向又在哪?如何讓台灣老百姓對和平紅利和ECFA的好處更“有感”?

  劉震濤:其實,經濟合作是一個持續的過程,也是一個逐漸深入的過程。兩岸的經濟關係還有許多地方需要進一步深化。我認為,原來的兩岸經濟的關係是處於“結合”的階段,就是台灣的商人來到大陸,租用一塊土地,雇傭一些工人,生產出產品來賣到國外。這種“借我們一塊寶地”的經濟發展模式就是所謂的“結合”。而經濟的發展方向和規律應該是雙向的,這樣才會有條件整合,這就是“三通”的作用所在。有了ECFA以後,兩岸經濟就有可能會開始融合。所以,我認為,“三通”是兩岸經濟互通和整合的基礎,ECFA是開始融合的基礎。兩岸關係極為複雜和敏感,這樣一步步走過來,背後反映出深層次的變化就是兩岸的互信在增加,我們正在做的正如胡錦濤總書記講的那樣——建立“兩岸特色的經濟合作機制”。

  “兩岸特色的經濟合作機制”有其深刻的內含,它是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形成的兩岸是兄弟之間的關係,而不是國家對國家之間的關係。大陸在同台灣商談ECFA時,台灣感到暫時有困難而不希望大陸勞工進島,大陸承諾不派勞工去島內。台灣認為大陸的農產品入台,台灣會“吃不消”,雖然這種說法不準確,但是大陸也同意了。相反,大陸單方面開放台灣的農產品18項列入“早期收獲”清單中,並繼續大力採購台灣農產品。這就是只有兄弟間才會商量出來的結果,正所謂“你有難處,我會體諒”,絕不搞“斤斤計較”,這不是一般“對等”關係下所能達成的結果。從這個角度看美國牛肉輸台議題,美國一直在壓台灣要求“美牛”進島,甚至於採用威脅的態度施壓,為什麼美國只考慮自己而不考慮台灣人民的顧慮呢?還不是因為美國是外國,他對台灣只有利益交換,從來就沒有把台灣民眾當做自己人對待,建立的貿易合作制度當然也只是利益交換的平台而已。對比一下,立刻就會明白兩岸是兄弟一家人的道理了,從而也會對“兩岸特色”的本質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

  台灣“陸委會”主委賴幸媛於2011年底曾說過,台灣與大陸簽訂ECFA,把雲林毛巾、柳丁及哈密瓜等列入早收清單,雲林一百三十九家相關中小企業今年產值增加七十億新台幣,並提供六百多個工作機會。我想,這些東西就會是台灣老百姓“有感的”。所以,ECFA是真正為兩岸人民謀福祉的平台,是一個建立和加深互信的平台,而不是利益交換的平台。為了鞏固ECFA這個互惠互利的平台,我認為一定要繼續讓“兩岸特色”這個旗幟更加鮮明。因為兩岸的經濟體量差距太大,大陸在兩岸事務上一直強調都是“平等互利”。台灣也要有這個心態,不能一味地強調“對等”,如果真的談“對等”,台灣的利益肯定要受到影響。如果國民黨真希望能在2016年、甚至更長時間地繼續執政的話,我認為ECFA在接下來的4年內必須要全部談完,不要馬拉松式地搞持久戰。現在ECFA還只是一個框架,我們還要加快把這個框架填補完整。去年開始實行的“早期收獲”已經讓人民看到了希望,今年有90%的早期收獲要開始執行,效果肯定會很好,但畢竟還有7000多項商品沒有談。從兩岸開始洽談ECFA到現在,已經有3年了,兄弟間談不能像國家間談那樣講“對等”,總要快一點,接下來的4年應該把剩下的全部談完。

  如果ECFA能在4年內全部談完,則將向世人呈現的是一籃子“看得見、摸得著、吃得下”的美食。台灣老百姓對成果的感覺決不是“鴻毛”般輕忽,而是“泰山”般堅實了,那麼兩岸“和平協議”的簽署就水到渠成了。而有了和平協議之後,兩岸間的政治安全保障也就建立起來了,從另一方面看也就將“九二共識”落實成為一種制度了。有人再想否定,那更是一種痴心妄想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