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金日成銅像下的朝鮮自由市場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3-23 10:17:59  


少量朝鮮人會從中國帶回iPad,但只有極少數精英人士能負擔得起這樣的“奢侈品”。圖為在三八綫非軍事區(DMZ),一名朝鮮女子拿起攝影師的iPad 給自己拍照。
  中評社北京3月23日電/在朝鮮依然堅固的政治體制和經濟系統之中,“市場”這種原本非法的經濟行為正在悄然興起、繁盛。從“蝴蝶部隊”到“統一市場”,朝鮮新興的商人階層正在跨越國界,將外部的產品源源不斷地帶回本國,也將“市場經濟”的意識深深植入這片土地。

  南方週末文章稱,兩米多高黑色磚砌的圍墻,大片相連的鐵皮棚頂,走進去是各種的攤位:大大小小的盆裡裝著各式海鮮,水泥墩上放著童裝,掛在架子上的水管、五金,更多的地方則擺著煙酒糧油……人擠著人,熙熙攘攘,花半天都很難轉完。

  仿佛今天中國城鄉接合部常見的農貿市場,但這其實是在朝鮮的首都平壤,大同江的東南側,距離市中心萬壽台大約10公里的一處所在。廣場上,23米高的金日成銅像遙遙俯瞰著平壤最大的合法“自由市場”——“統一市場”。

  “中國有的商品,裡面全有。”平壤市民金豐飛(化名)說。他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平壤每個區都有一兩個類似的市場,面積(比“統一市場”)要小一些,通常有兩三個籃球場那麼大。來自韓國的上海外國語大學政治學者俞忠植透露,像這樣的市場,在全朝鮮已經超過300個。

  表面上,朝鮮依然保持著前蘇聯式的國家配給體系,一如數十年前的中國。但近二十多年來,普通朝鮮人常常拿著糧本趕到國家供銷商店也難領到充足的口糧,拿著布票也買不到襪子。

  一切可以依靠國家分發配給,不必花大價錢進行商品買賣的時代早已結束了。今天,每天去市場上購買生活必需品已成為大部分朝鮮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在這些市場上,商品的價格則是由供需決定。

  經常在平壤與丹東往來的貿易人士告訴南方周末記者,過去那些市場只是一些攤位,近兩年市場普遍升級,裝上了鐵皮的屋頂。“雖然一般一個攤位不到1米大小,攤位上也見不到類似‘金記泡菜’、‘樸記打糕’這樣的招牌,只是把貨物擺放在水泥台子上。有的則連攤位都沒有,只是地攤”,但屋頂之下,各種商品齊全,而且分區域經營。

  賣貨的是一水的女性。朝鮮政府曾規定只有40歲以上的婦女可以擺攤做買賣,但攤主們早已經突破了年齡限制。在市場裡,她們多數穿著便裝,而並非國家商場裡,外國友人參觀時看到的那種統一的藍色民族服裝。

  攤主一般會在攤位上立個價簽,很多時候只是個紙板,上面標著產品名稱和價格。無論什麼時候,市場內總是人滿為患。除了討價還價買賣商品,也傳遞小道消息。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