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中評獨家:卜睿哲與中國的不解之緣
http://www.CRNTT.com   2014-12-28 00:24:18


卜睿哲1990年與來訪的時任上海市長朱镕基見面 卜睿哲提供
 
  感受中國從封閉走向開放
    
  1969年,卜睿哲到哥倫比亞大學上研究生時,將亞洲和中國研究作為主攻方向,先後師從曾為美中建交做出貢獻的著名中國問題專家奧森伯格(Michel Oksenberg)和另一名中國問題專家黎安友(Andrew Nathan)。卜睿哲說,那時候做中國研究,因為美中之間對立的政治關係,中國還沒對外開放,美國學者沒法去中國,因此更多的是做歷史文件的研究而不是實地考察。現在美國學生方便多了,能到中國實地考察,查閱中國的檔案資料。這是中國研究的革命性變化。

  卜睿哲認為,中國研究的另外一大變化是,1978年之前,中國研究沒有可靠的數據,因為中國官方公布的數據不多,而且都是經過篩選的。現在數據則豐富得多,儘管有時可靠性仍受質疑,但看趨勢可在一定程度上糾正被扭曲的數據。這也是一個革命性的變化。今天年輕一代學者以不同於前輩的稜鏡觀察中國,更多專注於理論,也許在有些老一代研究者看來,過多專注於理論而迷失現實不是好事,但美國年輕一代學者中確實有許多做得很好的中國研究者。 

  在哥倫比亞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期間,卜睿哲選擇的論文題目是“1927到1937年國民黨政府與中國紡織業的關係”,研究紡織業如何從上海興起,轉向香港。就像他所說,當時中國大陸沒有開放,卜睿哲只好去香港和台灣查資料,特別是台灣有許多舊上海的報紙。1975年,卜睿哲與妻子去台灣住了一年,邊做研究,邊學中文。他們在台灣領養了一個才6周大的女孩,從此卜睿哲一家與台灣有了密切的聯繫紐帶。

  在1978年獲得博士學位之前,卜睿哲從1977年起就為美國“亞洲協會”中國委員會工作,為美國國內和駐外記者提供關於中國的訊息。卜睿哲說,這段經歷有意思,雖然一邊工作一邊學習有點緊張。1978年,卜睿哲第一次踏上中國大陸的土地,當時參加的是一個旅遊團。他依然記得,第一次去時,中國剛經歷了文革的政治動亂,氣氛還有點緊張,正趕上卡特總統的國安顧問布熱津斯基訪華。卜睿哲從中捕捉到蛛絲馬跡:美中關係正在發生一些事情。

  隨後的1979年、1980年、1982年,卜睿哲又參加美國私人基金會組織的專家團,3次訪問中國。他感受著中國的悄然變化,人們漸漸告別灰暗的服飾,穿著打扮更加豐富多彩。他還記得1979年的那次訪問,觀看中方安排的演出,是一個關於中共歷史的戲劇,其中有演員扮演的毛主席,這在以前似乎是不可能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