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評記者手記:愛講中國歷史的沈呂巡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6-04 00:33:42


沈呂巡趕在離任前促成出版金問泗日記 資料相
 
  作為清朝抗擊外國侵略的民族英雄沈葆楨的後代,沈呂巡對那段屈辱歷史耿耿於懷。2011年台北故宮舉辦的“中華民國外交史料特展”,展出了清末到民國時期的諸多外交史料,反響很大。由沈呂巡共同主編,挑選史料,匯集成册的《百年傳承,走出活路》,全面展示中國近現代史上與外國簽署的條約,以及參加制定的國際宣言和公告,成為沈呂巡津津樂道的話題。

  在抗戰勝利70周年之際,“美國之音”製作紀錄片--《穿越1945》,反映中國抗戰史,沈呂巡更是全力支持,不僅在片中頻頻露臉講述歷史,還出席紀錄片的首映式,強調當年中國戰場牽制百萬日軍,對二戰勝利所做的貢獻。

  直到離任前十天,儘管沈呂巡抱怨蔡政府命令他匆匆離職,使他無暇與各界一一話別,但他還是抓緊時間了卻一番心願:讓外交老前輩金問泗記錄公務與私事的20年日記重見天日。在他推動之下,《金問泗日記 1931-1952》上册終於面世,成為研究上世紀三、四十年代中國外交的史料。

  對於追求搶眼球新聞的台灣媒體而言,沈呂巡經常“老生常談”有時未免顯得有些枯燥乏味,即便記者寫了,媒體也不願意發。更何況,在“去中國化”之風愈演愈烈的台灣,還有多少人關心中國歷史,確實需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有一次,我問老沈:在台灣“去中國化”的趨勢下,十年後中國抗戰史在台灣還會存在嗎?當時沈呂巡眼睛一瞪,大聲說:“沒有問題,有我這種人在!”他表示,只要有他那樣的人在,不擔心台灣年輕人,倒是擔心大陸年輕人由於對岸沒能全面反映抗戰歷史而不能正確了解那段歷史。

  中國名門望族之後對於歷史的責任感,使得沈呂巡自詡為重要史料“正統的監護人”。或許正是由於這種歷史使命感,儘管“中華民國”在北京看來已經成為歷史,在國際上空間也很局促,但沈呂巡還是盡可能謀求其在美國的存在感,有時難免因此生出一些風波,“雙橡園升旗”和“二戰紀念碑之爭”就是兩個例證,引來本對中國歷史不感興趣的台媒的“窮追猛打”。

  2015年元旦雙橡園高調升旗,引起美方不滿,也招來台灣綠營的圍攻。沈呂巡不改“沈大炮”的性格,“理直氣壯”地反駁,卻引來台媒和評論家臧否不一。2015年9月2日,“美國二戰紀念之友會”主辦紀念二戰結束70周年的半官方活動,首次邀請兩岸代表同台。在沈呂巡爭取之下,台方獻的花圈上出現了青天白日徽。中國駐美使館工作人員當場交涉未果,崔天凱最後缺席。談起那次兩岸之爭,沈呂巡至今津津樂道,認為那是還了在抗戰中頭戴青天白日徽而戰死的中國將士一個公道。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