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美學者:《中導條約》終結真正原因何在
http://www.CRNTT.com   2019-08-06 12:25:47


來源:參考消息網
  中評社北京8月6日電/美國《外交政策》雜誌網站8月2日發表了弗萊徹法律和外交學院副教授、外交政策研究所歐亞負責人克里斯·米勒的題為《<中導條約>終結,俄羅斯是最大輸家》的文章,具體內容編譯如下:

  8月2日,冷戰時代軍控制度的最後一根支柱倒塌。禁止美國和俄羅斯部署射程在500至5500公里陸基導彈的《中程導彈條約》不複存在。現在,只有一項重大雙邊協議——《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限制著美國和俄羅斯的核武庫。反過來看,一場新的軍備競賽很可能會展開。

  華盛頓和莫斯科一如所料地指責對方的違約行為導致了該條約終結。但是,《中導條約》失敗的真正原因是,冷戰時期的軍事實力對比——簽署該條約的安全環境——發生了根本變化。在多極世界裡,雙邊軍控協議的合理性大大降低。

  當軍備控制條約崩潰時,雙方互相指責是意料之中的事。但和往常一樣,還有更深層的力量在起作用。耐人尋味的問題不是“誰在違反規定”,而是“為什麼他們寧願看到條約失敗,也不加以彌補”。

  原因很簡單。1987年簽署該條約時,里根是美國總統,蘇聯仍然存在,超級大國之間的緊張關係已經接近頂點。兩個超級大國都在歐洲各地部署了中程導彈。軍事力量對比不穩定,危險集中在歐洲。

  如今情況發生了變化。儘管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並在黑海和波羅的海擴充軍力,但國際政治的最大挑戰不再是俄羅斯而是變為了中國。如今,儘管俄羅斯仍然擁有大量核彈頭,但它是“二等大國”。

  鑒於中國的軍力增強,有些軍事規劃者主張,美國需要在亞洲部署大量陸基導彈。《中導條約》禁止此類武器,但是,華盛頓的許多人認為,沒有道理讓一項以歐洲為重點的冷戰時期條約阻止美國為在亞洲實施“遏制戰略2.0版”做準備。

  至於俄羅斯呢?克里姆林宮也沒有試圖挽救《中導條約》,為什麼?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