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北京會談 紅藍綠學者討論問題妙語如珠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6-21 00:34:16  


北京會談第一組學者第二議題座談。(中評社 李文輝攝)
  中評社北京6月21日電(記者 李文輝)“北京會談”兩岸關係研討會20日傍晚議題進入“如何強化兩岸的認同與互信”,討論兩岸認同與互信是否堅實,問題所在,與如何強化?大陸學者認為認同要認識自己和他人,不要盲從西方所謂“普世價值”;台灣學者希望從非政府組織(NGO)開展參與國際空間契機。主持人台灣東海大學政治系主任宋興洲打趣說,就像馬克思所說“信任的基礎是不信任!”他結婚27年,太太從來不相信他,一直認為他有小三。

  第一組討論第二議題議討論由上海台灣研究所所長俞新天、台灣戰略學會理事長王崑義擔任引言人;中國社科院台灣研究所研究員劉佳雁、台灣成功大學政治系教授丁仁方擔任與談人。

  俞新天表示,她的觀點第一是強化認同要先認識,認識自己、認識別人,摘掉西方“普世價值觀”的有色眼鏡,這是宗教字彙,不符合平等原則,要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知,第二,兩岸要有自信;第三是兩岸要良性互動,共同行動,兩岸共同扶持走向世界,同時要互相融合共鑄中國魂、貢獻世界魂。 

  王崑義表示,李登輝提“台灣人不是中華民族”,“吳習會”上吳伯雄就說“祖先不可改變”,接著民進黨中國事務部主任洪財隆回應“台灣2300萬人可以改變自己命運”,所以兩岸談認同,還會雞同鴨講。他向許信良抱怨說,許信良過去提“新興民族”是“台灣民族”的始作甬者,許信良回應說這不一樣,要把論述重新整理出來。

  劉佳雁說,兩岸常因語意不同而產生認知上的錯覺,以前可能認同沒問題,但李、扁主政了近廿年“去中國化”造成認同偏差,習吳會提出“一中框架”,對馬英九是一大進步。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