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西螺鎮長蕭澤梧:咱家醬油來自福建詔安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3-12-17 00:30:33


重視地方文化保存與發展的雲林縣西螺鎮長蕭澤梧(右),向到訪的中評社高層採訪團介紹鎮公所內的藝文走廊及書法展出作品。(中評社 趙家麟攝)
  中評社雲林12月17日電(記者 鄧木卿、趙家麟)中評社高層訪問團“雲林走親”深度採訪,訪問雲林縣西螺鎮長蕭澤梧。蕭澤梧表示,西螺以西螺七嵌俠義故事聞名全台,也以濃郁的醬油和豆腐乳在全台飄香,不過,可能有人不知道,七嵌的主角和醬油技術全來自福建詔安客家。

  中評社高層訪問團“台灣走親”大型採訪計劃自2010年7月啟動,已走訪台南、高雄、宜蘭、桃園、屏東、彰化,9日展開的“雲林走親”採訪活動是第七個縣市。訪問團員包括中評社社長郭偉峰、中評社新聞總監兼台灣中評社社長俞雨霖、中評社執行新聞總監兼台灣中評社總編輯林淑玲、副總編輯羅祥喜、台灣中評社台南特派員趙家麟、台灣中評社台中特派員鄧木卿、台灣中評社記者劉冠廷。

  訪問團前往西螺鎮公所拜會蕭澤梧(民進黨籍、西螺鎮調解委員會主席、2屆西螺鎮長),在二樓鎮長室外面牆壁,掛滿書法作品,對於蕭澤梧推動且熱愛藝文活動的作法,讚賞有加。蕭說,每年會有3、4次不同展覽,讓員工在繁忙公務之餘,藉著欣賞藝術作品,能稍微疏解緊張情緒。

  蕭澤梧熱情接待中評社採訪團,也詳細訴說先人開闢西螺的由來。他說,西螺位在濁水溪旁,所以早在清朝雍正年間後期,就有大陸人渡海,並從濁水溪上岸開拓,至今已超過3百年,受到溪水沖積帶來的泥沙,所以土壤非常肥沃,先人因而種植稻米,當時還沒有橋樑,有時遇上大雨,溪水暴漲,要往北部的南部民眾無法擺渡過溪,就在西螺打尖,久而久之,人口一多,也就造就西螺的繁榮。

  他說,日據時代,日本人看中濁水溪水質和肥沃土壤,於是從日本帶來稻米種子到西螺栽種,也就是現在的蓬萊米。

  蕭澤梧說,西螺除了稻米有名之外,西螺七嵌的故事以及擁有獨特風味的醬油,也令人津津樂道。西螺開發初期,治安不良,張廖家族為了保衛家園,以村落為單位,當時有7個單位,居民勤練武術,守望相助,實施區域聯防的自衛制度,稱之“七嵌”,光緒21年,日人治台,七嵌居民組織義軍抗日,大挫日軍,如今,西螺習武之風已經式微。

  除了西螺七嵌的俠義故事之外,和民生息息相關的醬油也香傳全台,蕭澤梧說,釀造醬油的三大條件是水質、溫度和溼度,西螺得天獨厚全都具備,再加上獨特的釀造技術,使得西螺一度擁有醬油王國的美名,全盛時期有38家工廠,目前只剩13家,密度還是全台之冠。

  他說,不論是七嵌的俠客,或是釀造醬油的食神,都是來自大陸福建詔安的客家人。

  俞雨霖表示,西螺果菜市場佔了全台交易量4成,試問如何做好農產品把關品質?蕭澤梧說明,西螺鎮位在台灣西部的中心點,於是南來北往都集中在此交易蔬果,果菜市場佔地10公頃,是全台最大果菜市場,除了隨時抽檢以及請中盤商自行送驗之外,最重要的是,應該輔導農民推動有機,建立品牌,讓消費者有信心。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