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特朗普為何專"懟"傳統媒體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7-07 15:45:46


  中評社北京7月7日電/從去年大選開始,特朗普就一直不留情面地批評美國傳統主流媒體。最近,這場鬥法又掀新高潮。7月1日晚間特朗普在其個人推特上發文表示,“考慮將‘假新聞CNN’的名字改為‘欺詐新聞CNN’。”隨後又上傳一段長約28秒的“痛打CNN”的惡搞視頻。CNN立刻反擊:“美國的總統鼓勵對記者採用暴力,這真是悲哀的一天。”

  過去我們知道美國的新聞媒體被稱為“第四權力”、“無冕之王”。在選舉政治中,媒體通常會對結果產生巨大影響,多數候選人都會小心翼翼地迎合或收買媒體。在此背景下,特朗普的行為似乎嚴重地不合邏輯。可是這背後其實有著新的邏輯,那就是當前美國傳播形式和政治策略正在發生改變。

  首先是傳播形式的改變弱化了傳統媒體對政治的影響。在美國歷史上,雖然各黨派都強調新聞自由,但媒體始終是政治的附庸。特別是經過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壟斷大潮的“洗禮”,媒體成了大財團的“看門狗”,愈發成為資本和政治精英集團共謀的工具。在精英集團操縱下,媒體有目的地影響民意,大規模地製造共識,形成了媒體有能力影響政治的表象。殊不知,這種所謂的影響力無非是基於媒體的工具性價值。一旦精英集團掌握了新的、更有效的操縱民意的手段,傳統媒體就會被棄若敝屣。

  構築於互聯網之上的新媒體就是這種新的操縱手段。在主流意識不斷被消解的“後現代”社會,新媒體越來越多地顯示出力量。自奧巴馬競選時,網絡和社交媒體就已經展現出驚人的潛力。特朗普更是深諳“網紅大V”之道,深夜發推、人身互噴、語不驚人死不休、使用簡單粗陋的語言等等,有效抓住了互聯網時代的傳播邏輯和閱讀習慣。正是基於此,他敢於大膽地拋棄甚至刻意羞辱傳統媒體,因為在他看來,“權力”已經不再屬於傳統媒體。

  其次,新傳播形式也改變了選舉政治的營銷策略。據報道,特朗普團隊雇傭了大數據公司助陣,通過對選民身份的細致分析,有針對性地向不同群體釋放不同信號,實際上是在政治領域借用了廣告業中的“細分市場”策略。表面上看,從大選到上任,他似乎很少針對傳統重要議題發表系統性政綱,相反總是以令人意外的方式發表“不靠譜”言論。實際上,他的行為在新媒體背景下,大多是有策略的理性行為。

  新媒體和新政治模式從根本上挑戰了大眾選舉政治的合理性。選舉制度的一個基本假定就是理性的選民會針對客觀的議題或候選人進行選擇,由共識來決定政策。現在看來,首先,新媒體使受眾變成了只看自己喜歡的信息的封閉頭腦,“理性的選民”成了“慣壞的孩子”;其次,事實消解了,政治生活中的議題和候選人不再是客觀的對象,而是成了“一千個哈姆雷特”;最後,共識難以形成,不同圈子、身份和階層的人們在“特供”信息的不斷強化下,形成自我信念的固化和放大。

  特朗普與傳統媒體的鬥法固然熱鬧,卻折射出美國政治制度設計的弊端。雖然我們今天還不易察覺,但是以大眾選舉為基礎的民主制度也許正在發生一場靜悄悄的“革命”。

  (來源:北京日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