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客家與媒體:影響力穿透整個中華民族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2-21 00:21:44  


 
  第三,客家人的新聞思想認為,新聞媒體是溝通中國與世界關係的重要管道。

  客家精神中,過去忽視的是客家人的敢於面對世界、勇於開拓進取的精神,其實這也是客家非常突出的精神象徵。2011年據有關客屬機構非正式保守統計,兩岸之外的客屬人口約有1200萬人左右,分佈在80多個國家和地區。可以說,客家人對世界是最不畏懼的,客家人是最具有國際特質與世界視野的族群、民系。

  客家人鄧小平晚年的新聞思想本質上是開放的,不斷創新與發展的。所以,鄧小平敢於承認中國當時的新聞傳媒有落後的地方,在國際傳播有不如人家的地方。他經常要求中國的新聞工作者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多採取開放的舉措,為中國和外國的溝通,提供更多的管道和方便。鄧小平提出:“讓世界瞭解中國,讓中國瞭解世界”!這一主張,給中國30多年的改革開放帶來了巨大的精神活力。中國從此打破了歷史以來與世界的隔閡、隔絕。可以說,這30多年來,是中國歷史上最開放的時代,最與國際社會接軌的時代。

  可知,太平天國動搖了滿清封建統治的社會基礎,辛亥革命重鑄了中華民族的軀體與精神,大陸的改革開放,讓中華民族繁榮強盛地立足於世界民族之林。世世代代鑄就的開拓進取的客家精神輝映下的客家新聞思想,與民族復興的歷史使命完全吻合並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客家傳媒承載中華民族興亡歷史大任

  客家人與中國的近代革命史無法分割,同樣的,報紙雜誌等傳媒工具也與客家人一起共同承載中華民族興亡大任。中華民族的靈魂與精神的再造,離不開變法維新、辛亥革命、抗日戰爭。而客家人與客家媒體,堪稱其中歷史的中流砥柱。在此,要指出的是,客家與媒體的關係包含這樣的三種因素:1,客家人辦、客家人寫、客家人讀與聽的純客家媒體。2,客家人創辦及領導的媒體,也是客家媒體的重要組成部分。3,在各種媒體任職的客家人。

  第一,客家人報紙宣傳變法維新影響巨大

  當時中國最著名的報紙當是《時務報》,《時務報》是清末變法維新運動時期中國資產階級改良派的重要刊物,旨在於提倡變法,改良社會和政治現狀。而梅縣籍客家人黃遵憲是《時務報》最重要創始人之一。黃遵憲於清光緒二年(1876年)中舉人。曾任駐日本參贊,駐美、英、法、新加坡等國總領事。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與汪康年在上海創辦《時務報》。《時務報》是由中國人辦的第一份雜誌式報紙,亦是在近代國人活動中影響最大的報紙。每旬出版1冊,3萬字左右。重視政論。創時每期銷4000份,半年後增至7000份,最多時達1.7萬份,在當時中國人自辦報刊中發行數最大。

  黃遵憲本人沒有在《時務報》發表過一篇文章,但是有重大影響。其一,重用了廣東新會人梁啟超任總主筆,梁啟超的祖先也是來自中原的,也被歸入到傑出客家後裔之列。梁啟超所撰《變法通議》,從創刊號起連登43期,系統地闡述了維新派的各項主張,成為資產階級改良派綱領性文件。其二,直接影響了該報的輿論導向。其三,對報紙文體有影響,黃遵憲是晚清最早提倡文體革新的先驅者之一。

  可以說,沒有《時務報》,就沒有中華民族的變革思想的啟蒙。

  還有一份值得一提的報紙:《嶺東日報》。該報創辦人楊源,嘉應州(今梅州市梅江區)人,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考中進士,是嘉應州最後一名進士。他思想開放,公開宣傳維新運動,主張民主憲政,敢於抨擊官僚腐敗,是一位主張變法維新的愛國人士。創辦人何士果,祖籍大埔縣湖寮雙坑村,光緒年間的進士,也是一名有遠大抱負的學者。創辦人陳雲秋則積極出資。同時,他又接辦南洋華文報紙《總彙報》,與維新派中人朱子佩合股,使報紙成為維新派的言論喉舌。《嶺東日報》筆政(主筆)溫廷敬祖籍大埔縣百堠鄉,他發表《報品》一文,提出報紙是“主持公論,開通風氣”的工具,採編應以“懸為鑒戒之律”,至今仍具有借鑒之意義。

  《嶺東日報》創刊之初,每日出版報紙一大張,週六刊,逢週六無報。後來,篇幅擴充為每期八開四頁,每頁中留摺縫,可摺訂成十六開本的小冊子,每份售價為製錢十二文。由於創辦人、主筆和撰稿者多為客家人士,故其讀者以客家人居多。堪稱為純客家人的報紙。

  《嶺東日報》創辦近十年間,積極展開維新變法的宣傳,主動介紹西歐政治制度和民主以及對地方改革的意見,被視為是清末支持革命派的報紙之一。《嶺東日報》的出版,比1904年《世界公益報》、《廣東日報》和1905年《有所謂報》等早期廣東省報紙還早兩到三年。應該說,《嶺東日報》是這一時期在廣東境內出現的最早的地方報紙之一。

  第二,辛亥革命成功離不開孫中山等客家人的新聞傳播

  辛亥革命中,一是槍桿子,二是筆桿子,是革命的重要武器。報紙雜誌,成了點燃革命的火把。客家人當之無愧地成了高擎火把的剛強弘毅、勇敢豁命的新聞先驅。

  資料表明: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國劃時代的偉大歷史事件,它推翻了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對整個中國社會的發展和進步產生了深遠影響。辛亥革命的主要領導人孫中山及重要成員廖仲愷、胡漢民、鄒魯、謝良牧等都是客家人,根據有關資料統計,孫中山在日本東京成立的中國同盟會,首先得到廣大客籍留日學生的大力支持,當時在同盟會的領導核心成員中,客家籍留日學生佔46%,而且絕大部分是嘉應州、大埔、惠州等地的留學生。

  武昌起義前,革命黨人在南方各地發動的一系列武裝起義,主要集中在客家人的地區或以客家人為主。在1911年廣州起義壯烈犧牲的72烈士中,有林修明、陳文褒、饒輔廷、周增、張學齡等24名客家籍人士,他們有的既是海外回國的客家籍華僑青年,同時又是留日學生。客家人對辛亥革命的組織領導、武裝鬥爭、宣傳發動、籌措經費等各個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自1893年在澳門創辦《鏡湖叢報》始,孫中山一生直接創辦或者領導創辦的報刊有十多種。他的許多政治理念通過報刊傳播發揚,成為舊民主主義革命的指導性思想,推動了辛亥革命的進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