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習近平十九大對台方略與兩岸未來三十年思考
http://www.CRNTT.com   2018-01-30 00:14:01


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
 
  如果套用“悖論”原理,大概有這麼幾種:1,長期存在的“鰐魚困境悖論”,在今後相當長時期依然困擾兩岸關係。在兩岸關係中,我們知道,時間越是推移下去,“鰐魚困境悖論”就會越加突顯,兩岸之間的沒有任何底線的猜忌會成為阻撓與破壞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動力。2,“外祖母悖論”,這個悖論的抽象公式:不可能=現實。如果不能夠把兩岸統一之後的台灣地位處境演繹清楚,並為廣大台灣民眾理解與接受,那麼,不可能=現實就會主導台灣的民意,給兩岸和平統一增加巨大的壓力。3,“理髮師悖論”,就是“羅素悖論”,大陸在今後30年完成祖國和平統一的進程中,如何妥善解決兩岸政治、經濟、文化、社會一􀀁化融合發展問題,至關重要,沒有這樣的通盤思考,就會成為兩岸關係中的一個進退維谷的“理髮師”。

  我們知道,解決“悖論”的方法是要採用對稱邏輯,也就是指對稱的思維規律與思維方式。為未來30年兩岸關係把脈,一定要從對稱邏輯原理切入,在戰略方針、具􀀁政策、輿論引導等方面有效“破悖”,大膽積極採用創新思維來進行。習近平對台思想是破解“悖論”的思想武器,為今後的兩岸關係“悖論”指出了破解的方向和路徑。

  三、融合發展是未來30年推動兩岸和平統一的最重要方式。

  習近平把“中國夢”定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夢想”,並且表示這個夢“一定能實現”。“中國夢”的核心目標也可以概括為“兩個一百年”的目標:到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時(2021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新中國成立100年時(2049年)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逐步並最終順利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在十九大,上述精神已經繪製成為國家發展藍圖。

  在十九大,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被寫入黨章。作為思想體系的重要內涵之一,習近平對台思想也形成􀀁系,必將引導和推動兩岸關係今後30年的發展大趨勢。

  由此可知,在“中國夢”的時空高度遠眺今後的兩岸關係30年,並不是難事。台灣問題及兩岸關係的最終解決,最重要的因素在大陸自身。按照“中國夢”的宏大規劃,30年之後的中國,應該是剛剛進入國家完全統一、民族振興的初期。而自今而始的30年,每一年都在積累巨大的促統能量。因此,今後的30年進程中,兩岸關係必然進入融合發展的新階段。兩岸大交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兩岸融合發展,這是實現兩岸完全統一前的三個階段。

  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說:“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這個哲學命題充滿了辯證法思想,對後來辯證法的發展產生過重大影響。他說:“太陽每天都是新的。”他把存在的東西比作一條河,聲稱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因為當人第二次進入這條河時,是新的水流而不是原來的水流在流淌。赫拉克利特用非常簡潔的語言概括了他關於運動變化的思想:“一切皆流,無物常住。”

  由此思考,兩岸交流的前30年,與今後的後30年,兩岸關係這一條河絕對不是同一條河,常變常新,常新常變,變是規律。所以,兩岸關係不可能停留在只是交流的階段,也不可能只停留在和平發展的階段。融合發展的概念與政策,應該是今後的一條兩岸關係匯流的新河!

  兩岸融合發展是中共十八大以來對台工作理論的重大創新,更是習近平對台思想的核心內涵。十九大報告中,融合發展內涵得到了充分展示,必然進入實施期。融合發展與和平發展兩者同屬於和平統一的理念範疇,融合發展的概念與和平發展的概念沒有本質的衝突,但有繼承與發展的內涵。和平發展是基礎保障,融合發展是頂層設計。和平發展主要關乎兩岸關係的維繫,融合發展則與民族振興完全連結。今後的兩岸關係,融合發展是綱。

  融合發展的內涵極為豐富,主要包括:1,與國家完全統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頂層設計密切契合、互為因果。2,是新發展觀之下的國家統一觀,是解決台灣問題、最大程度擴展國家統一戰略空間的基本路徑。3,是對和平發展邁向和平統一的再探索,是聚同化異的重要方式,為和平統一創造條件和基礎。4,兩岸一家親、兩岸命運共同體、兩岸心靈契合是其中核心理念。5,是兩岸人民福祉得以保障且不斷提升擴大的政策基礎。

  由此可知,兩岸交流是初級階段的原因在於:屬於哲學範疇的感知階段,是對存在的反應,以感覺、情感為主。兩岸交流階段產生的和平發展,則屬於哲學範疇的認知階段,認知是指人們獲得知識或應用知識的過程,或信息加工的過程,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過程。它包括感覺、知覺、記憶、思維、想像和語言等。而融合發展,則是哲學範疇的思維階段,思維最初是人腦借助於語言對客觀事物的概括和間接的反應過程。思維以感知為基礎又超越感知的界限。它探索與發現事物的內部本質聯繫和規律性,是認識過程的高級階段。用哲學名詞來區別三者相互之間的異同,或許更加能夠說清楚區別所在。

  四、實現兩岸和平統一進程中的三大趨勢。

  習近平總書記2014年9月26日上午在人民大會堂會見台灣和平統一團體聯合參訪團時指出,我們所追求的國家統一不僅是形式上的統一,更重要的是兩岸同胞的心靈契合。我們理解台灣同胞因特殊歷史遭遇和不同社會環境而形成的心態,尊重台灣同胞自己選擇的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願意用真誠、善意、親情拉近兩岸同胞的心理距離。同時,台灣同胞也需要更多瞭解和理解大陸13億同胞的感受和心態,尊重大陸同胞的選擇和追求。

  我認為,習近平在這段話中,很好地把握了兩岸形式上的統一與心靈契合的關係,予人巨大的啟發。形式上要統一,心理上也要統一。這是對和平統一的最高要求。這也就決定了,儘管今後30年大陸實力日益提升,但是在兩岸統一議題上,絕對不會不尊重台灣民意。統一是兩岸共同的進程、共同的需求、共同的結果。

  在十八大,習近平接任總書記之後說:“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2013年3月17日,習近平發表講話,把人民幸福作為中國夢實現的一個重要標誌。習近平在政治理念方面,賦予了人民主體地位以全新內涵,逐步形成和確立了自己的人民主體地位思想。3萬多字的十九大報告中,“人民”二字出現超過200次,甚至作出這樣的重大判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兩岸實現最終統一,關鍵在於兩岸人民,和平統一可以確保美好生活的存續,一定是兩岸人民的嚮往。台灣同胞在參與兩岸和平統一過程中,同樣憧憬美好的生活。所以,在未來30年,如何以民為本,把人民幸福尤其是台灣同胞的幸福融化到兩岸關係的發展中,是需要重新思考、謀篇佈局,以及全力推動的。

  在今後30年,兩岸和平統一不僅僅是話題,而會演進為思想與觀念,出現這樣的時代特徵:

  第一,共議統一。和平統一的因素日趨強大,主導兩岸關係的走向。兩岸和平統一的思想成為社會意識主流,武力統一觀點與台獨言行日趨式微。大陸對台灣的政治包容度達到空前的高度,台灣社會民意從畏懼轉而關注統一、乃至歡迎統一。台灣政黨政治從著眼和平格局轉入考慮兩岸和平統一的台灣前途。

  第二,共促統一。在和平發展時期的和平紅利演進為統一紅利,大陸從對台讓利階段,經過與台分利階段,再進入兩岸共同創利階段。兩岸和平統一創造的政治經濟機遇的巨大規模,是兩岸民眾前所未見的。台灣民眾可以選擇享受全面的大陸居民的同等待遇,成為共同致力於促進中華民族振興的主要力量。

  第三,共創統一。統一的模式究竟是怎樣的?今天言之過早。屆時大陸高度自信,台灣充分相信,兩岸政經社會文化大融合,必然會進入共創統一模式的程序。對此共創模式,我們今天的思維因為條件的限制,可能會顯得貧乏,有待歷史河流中的新源頭湧來!

  這三大特徵,其實就是三大趨勢,就是未來30年的兩岸關係進程中,大陸對台工作務必形成和獲得的結構性成果。如果不能夠獲得這樣的成果,就意味著兩岸和平統一進程已經被意外中斷,遺留的台灣問題將嚴重影響“中國夢”的實現,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絆腳石。

  須知,兩岸交流30年不是終點,而是未來30年兩岸完全融合的新起點,兩岸同胞每一個人都處在兩岸融合、民族振興的偉大時代。讓我們繼續努力、繼續前行吧!

  參考資料:

  〔1〕書籍:《習近平對台思想研究》,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2017年8月初版

  〔2〕雜誌:《中國評論》月刊

  〔3〕網絡:中國評論新聞網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8年1月號,總第241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