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資料)1949年以來人民幣匯率制度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5-05-10 18:27:18  


   計劃經濟時期 

  第一階段是國民經濟恢復時期(1949-1952年底),這一階段,人民幣匯率的制定基本上與物價挂鉤。 

  第二階段是進入社會主義建設時期至1967年底,這一階段的顯著特點是匯價與計劃固定價格和計劃價格管理體制的要求相一致。人民幣匯率與物價逐漸脫鉤。 

  第三階段是人民幣對外計價結算到西方貨幣實行浮動時期(1968-1978年底)。為了避免匯率風險,人民幣實行對外計價結算,並確定權重,根據這些貨幣在國際市場上的升降幅度,加權計算出人民幣匯率。 

  經濟轉軌階段 

  第一階段是人民幣內部結算價與官方匯率雙重匯率並存(1981-1984年底)時期。1979年8月,國務院決定改革我國現行的人民幣匯率體制,除了繼續保留對外公佈的牌價適用於非貿易結算外,還決定制定適用於外貿的內部結算價。 

  第二階段是取消內部結算價,進入官方匯率與外匯調劑市場匯率並存時期(1985-1993年底)。在這期間,讓市場匯率隨著市場外匯供求狀況浮動,為官方匯率的調整方向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時期 

  1994年1月1日,人民幣官方匯率與外匯調劑市場匯率並軌,實行銀行結售匯,建立統一的銀行間外匯市場,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單一匯率,被稱為“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