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首次撞擊彗星 美耗資三億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5-06-27 15:34:42  


  中評社香港6月27日電╱美國太空總署(NASA)的太空探測器預定七月四日撞擊一顆彗星,以探測彗星核的成分。這將是人類首次和彗星直接接觸。 

  如果一切順利,「深層撞擊號」太空船屆時將釋出一個酒桶大小的銅質探測器,高速飛向相當於半個紐約曼哈坦區的「坦普爾一號」彗星,預期將撞出一個約一個體育場大的坑洞,撞擊時彗星距離地球大約一億三千萬公里。 

  加州帕沙第納噴射推進實驗室計畫經理葛拉邁爾表示:「情況就像一顆子彈嘗試撞擊另一顆子彈,而第三顆子彈要在正確的時間和正確的地點。」 
  
  科學家希望探測器在彗星表面撞出一個面積夠大的凹洞,露出彗星的原始核心,進而蒐集各種有關太陽系起源的線索。太空總署的太空觀測工具,包括哈伯、史畢哲、錢德拉等太空望遠鏡,以及全球各地的地面望遠鏡將記錄太空探測器撞擊彗星的過程。 

  如果探測器撞上正確的位置,估計撞擊力量將使彗星亮度短暫達到正常的四十倍,西半球部分地區民眾肉眼或許可以看見。 

  這項任務耗資三億三千三百萬美元,如果成功,深層撞擊號將成為歷來第一艘接觸彗星表面的太空船。去年,太空總署的「星塵號」太空船攜帶太空星塵樣本返回地球,途中與「狂野二號」彗星擦身而過,最接近的距離約僅二百卅七公里。 

  科學家表示,深層撞擊號太空船具有真正的科學研究價值,或許有助於解釋有關太陽系起源的基本問題。 

  四十億年前,大量氣體與塵埃濃縮後形成太陽與行星,彗星就是太陽系形成後遺留的殘塊,主要成分包括冰、岩塊與塵埃。在環繞太陽運行的過程中,彗星的表面溫度上升,只有結凍的裡層保有最原始的太空原料。科學家對彗星及其原始核心所知甚少。 

  科學家預估,太空探測器撞擊彗星表面後可能形成一個環形凹洞,並向太空噴出圓錐狀的碎片。他們說,彗星的軌道不會因此大幅改變,撞擊也不會使彗星或任何碎片進入與地球相撞的軌道。 

  科學家於一八六七年發現坦普爾一號彗星。它在火星與木星之間的橢圓形軌道運行,大約每隔六年可見一次。深層撞擊號太空船今年元月自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角發射升空,四月傳回坦普爾一號彗星的第一張照片。在太空探測器撞擊彗星時,太空船將在大約八千公里外以高解析度攝影機拍下撞擊過程。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