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証劵報:第四次石油危機將發生嗎?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5-08-30 17:22:10  


  一段時間以來,油價一路“高歌猛進”,世界一片驚恐,似乎第四次石油危機即將來臨,中國也感覺到很大的壓力。我認為,當前油價高企,有一定供求因素的影響,但更多是世界性投機家們的炒作引起的。沒有直接有關大產油國的重大突發事件發生,第四次石油危機可能不會到來。只要把油價機制理順,中國就能平穩地渡過這一困難時刻。當然,從長遠來說,我們是應該迅速制定一個長期的能源戰略,來應對未來可能發生的種種危機了。

  一般認為,此次油價高企的主要原因包括:中東地區不穩定的局勢、美元貶值、全球原油需求增長加速、全球原油新增探明儲量增長不明顯以及全球原油庫存水準偏低等。其中除原油儲量問題以外,其他更多的是短期因素。

  與去年比較,地緣政治的影響並不是更為嚴重。伊拉克局勢比去年要明朗很多;巴以和平進程有了實質性進展,中東局勢將得到進一步緩解;世界第二大石油出口國委內瑞拉因罷工導致的石油停產已經結束,委內瑞拉總統還呼籲啟動OPEC價格調控機制穩定原油價格;沙特國王逝世也是一個短期事件,隨著王儲登基也將趨於平息。

  供求關係與去年比較也並無重大改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2005年全球原油需求比2004年有所減少,國際能源組織估計全球日均原油供給略大於需求。中國在去年成為原油第二大進口國,但今年前半年整體進口增長大幅下降,同比從34%下降到14%,7月份更是下降至12%,聯繫國內宏觀調控的影響,原油進口增長放緩導致整體進口增長下降的可能性很大,而國內成品油價倒掛導致加工煉油環節利潤可能呈現負增長也可能導致原油需求增長下降。統計顯示,僅俄羅斯新增原油產量就超過中國和印度的需求。今年印度的需求與去年相比也沒有跡象表明有巨大的增長,歐洲因為經濟增長放緩原油需求還有所減少。綜上所述,供求不存在巨大的缺口,中國和印度因素的影響應該已經逐步吸收,需求拉動價格增長的因素並非此次原油價格上漲的主導原因。

  另一方面,全球原油儲備水準近期有所上升。國際能源組織統計,OECD組織國家原油和汽油商業庫存絕對水準雖然低於5年同期平均數,但是比2003年以來最低水準有所上升,特別是美國原油庫存近期有明顯上升。在美聯儲10次升息的強烈信號支援下,加上歐洲經濟復蘇程度與預期存在距離,今年以來美元一直保持對歐元和日元的升值態勢,所以美元貶值顯然也不能成為近期油價沖高的解釋。

  事實上,這一輪石油漲價與世界性的炒作不無重大關係。

  當前石油定價機制主要由原油期貨價格決定。在一定條件下,如果原油期貨多頭炒作者與石油交易商因為利益一致形成某種默契,原油期貨價格一定會上漲,這會使多頭投機和交易商雙雙獲利。近期許多國際市場分析人士過度發揮一些概念,混淆長期因素和短期因素的影響,推動油價急漲。

  一些分析師也過度渲染中國和印度經濟增長引起的石油需求增長變化,誇大石油供求的“缺口”,使價格劇烈波動。另外颱風、英國倫敦爆炸案和一些非經常性事件也成為炒作的概念,不斷製造石油期貨市場價格的波動,吸引大量“熱錢”流入石油市場。現在高企的石油價格泡沫成分很大,與熱錢在石油市場上興風作浪有密切的關係。

  近幾年來國外對沖基金的發展非常迅速,管理資金的規模越來越大,投資的領域也越來越廣,其對市場推波助瀾的能量不容忽視。對沖基金的特點就是利用市場波動套利賺取絕對利潤。套利機會需要市場的波動,有波動才有價差,有價差才有套利的機會,所以“熱錢”的模式就是:尋找概念-製造波動-快進快出,打一槍換一個地方。

  值得注意的是,“熱錢”是通過“概念”、“題材”和“基本面分析”來炒作和影響價格預期走勢的。當對沖基金規模越來越大時,這種炒作不但製造了波動,更重要的是決定了國際石油市場的的價格。在現有的石油定價機制中,石油價格不是完全按照通常的市場供求來決定均衡價格。除供求關係,“炒作”成為第三個不得不考慮的價格形成機制的重要參數,對沖基金以及與之配合的專業“炒作”隊伍已經成為左右石油期貨價格的一方主導力量。

  石油價格的高漲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很大。中國現在還不能影響原油全球定價體系,因此必須儘快制定重大的長期能源戰略,同時還要立足近期國內的各項相關改革和措施。

  當前國內一些地區發生供油短缺,並不完全是國際油價高企造成的,而是與國際油價和國內成品油倒掛以及定價體制不合理有很大關係。國內石油價格一直低於國際油價,從根本上說應該採取更市場化的手段,利用價格機制來調整需求和供給。近期很有必要適當調整國內油價。宏觀指標顯示,目前是高增長低通脹,適度調整油價不會造成經濟形勢的巨大變化,是油價調整比較合適的時機。價格調整到位以後,能源的短缺、煤電的供求、交通和運輸的緊張都會得到緩解,一些受高油價約束而生產過剩的行業可能也會進行相應的整合。

  發生供油短缺更深層次的原因,在於我們對市場短缺和造成市場短缺的參與各方沒有一個有效的問責機制。國家給幾個石油公司壟斷市場的巨大壟斷利潤,但沒有規定他們同等的責任。國家給有關部門定價的權利,但沒有同時給予當定價不合理時,造成供給不足、造成企業與社會巨大損失的責任。所以石油壟斷企業要與政府簽訂保證供應協定,價格調整部門要對價格不合理造成的供需問題,給國家和人民造成的損失承擔責任。

  在成品油價逐漸與國際接軌的同時,應該讓資源稅也與國際接軌。增收的資源稅可以用來進一步發展公共交通,改善由於石油使用造成的環境問題。近期還要提倡節約型發展方式,投入更多的研究資源,或者引進和借鑒國外的成熟技術,提高石油的使用效率,努力縮小與發達國家在石油使用效率上的差距。

  近期我們需要主動參與國際油價的定價體系,爭取定價權。沒有定價權意味著我們完全處於被動地位,對市場劇烈波動束手無策,嚴重影響國內經濟的持續平穩發展。作為石油需求大國,應該注意石油期貨價格形成方面的作用,使我們在國際競爭中處於更有利的地位。

  從長期來說我們應該建立全方位的能源戰略。在石油資源方面要展開比較藝術的“石油外交”,爭取石油輸出國的穩定供給,用可以接受的方式進行石油資源的國際佈局。更重要的是要進行可再生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如海流能、太陽能、植物能源等等,才是經濟持續發展的可行之道。
                                   文章來源:中國証劵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