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商報:神六遨遊太空的歷史意義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5-10-19 10:24:18  


  中評社香港10月19日電╱馬來西亞《南洋商報》今發表題為“神六遨遊太空的歷史意義”的評論文章,指出“神舟六號”及兩名太空人費俊龍、聶海勝在太空遨遊了5 天以後於17日黎明前勝利回歸,全國歡騰。臺灣《世界日報》10月16日社論說,到了2020年中國登陸月球是“為國爭光,而全球華人亦可吐一口氣。”中華文明和太空,除“嫦娥奔月”神話外,另有一段姻緣。

  文章指出取名“神舟”極具創意,引述《詩經•羔裘》說:“悠悠蒼天曷其有所?”,認為地球以外空無所有,“天空”與“虛空”概念應運而生,以致漢語把物質性的“space ”譯成“空間”,把“outer space ”譯成“太空”。

  印度佛教在中國發展:凡人“升天”,菩薩“下凡”,天堂男的居民叫“天子”(deva),女的叫“天女”(devi),還有天王、天兵天將、天龍八眾、天狗等,不一而足。隋唐佛教思想鼎盛,地球和太空頻繁交往的景象生動地表現在敦煌石窟隋唐時期的壁畫上。敦煌飛天在太空遨遊,千姿百態,美不勝收。

  江澤民把中國新制的太空飛船取名“神舟”(不像美國“shuttle/太空梭”那樣平淡乏味),反映出中華文化對太空心馳神往。

  文章表示曹操1千800年前吟出“明明如月,何時可掇?”以後,火藥與火箭在中國出現,可惜社會固步自封,不但“上九天攬月”的夢想無法實現,中國反而變成自己發明的火藥的受害者。

  19世紀中葉,英國炮艦到中國沿海示威時,中國海軍的武器卻是弓箭與石頭。乾隆皇帝1793年歡迎英國大使馬嘎爾尼(MaCartney )來“朝貢”,從塘沽到北京沿途站著軍隊“以示天威”。馬嘎爾尼事後向政府報告,中國兵士頭上的“鋼盔”是紙做的。

  這樣的歷史笑話註定了100 年以後“中國人與狗”被禁止進入上海外灘公園,註定了中國人只能看著蘇聯(俄國)人、美國人“太空遊”而望天興歎。

  時代的飛輪現在又轉回來了。10月12日溫家寶形容“神六”飛船是“首次進行真正意義上多人參與的空間試驗活動”,這次中國傳媒預先廣告並公開報導“神六”從發射到回收的細節,說明一個新時代的開始。

  冷戰時期蘇聯在地面上比不過美國,就率先發射人造衛星、又送出第一個“飛天真人”加加林。美國迎頭趕上,搶先登上月球。雷根對蘇聯發起“星球大戰”而把蘇聯拖垮。

  西方文明把人間仇恨擴散到天宮,美國形成了太空C4 ISR(指揮、控制、通信、電腦、情報、監視和偵察)系統,把伊拉克薩達姆的百萬雄師打得無招架之力。

  現在,五角大樓從“神六”成功返航的壯舉後面看到中國變成美國“匹敵”的陰影,但布希政權已經是窮光蛋,無法再啟動“星球大戰”。

  文章最後表示美國著名航天專家佛理瑟希望美中兩國在航太事業上合作,將人類對太空的探索推向更高階段。這象徵著今後中美兩頭雄鷹在廣闊天堂展現敦煌飛天的舞姿,全人類也額手稱慶。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