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專家書評 >> 詳細内容

煙雲飛渡 滿紙粲然

http://www.CRNTT.com 2007-08-16 12:55:40 楊小洲
  先引黃裳先生一段舊話:“幾年前曾讀北平通信,知堂老人的《答客問》中有句雲:‘今日之事,須看明日之報紙,始能知之。’我頗喜歡這句子。這可以見老人的風格,是‘今世說’裏的好材料。”我們今天回過頭去看昨日之事,似乎“始能知之”的並不太多。 

  前些日子讀了十餘冊談論已成往事的人文著作,大多為互抄史料,無甚新意不算,也並無自己的好見解。更還有抄來錯史料的事情發生,譬如有本書談1903年鄒容《革命軍》出版後“立即哄動全國,被視為中國的《人權宣言》”,這樣的言論本來當做笑話也可帶過,但接著說“先後翻印20餘版。各地為之紙貴,銷售量達110萬冊”則未免太言過其實,但還要不依不饒繼續說“偏遠地區竟賣到10兩銀子一本”,只能說編造史料者的可憐。須知清朝皇室妃嬪的年俸才300兩與200兩銀子,不知偏遠地區誰肯花10兩銀子來買此書。如此胡亂編造當然要遭人指責,可見要成為黃裳先生“今世說”裏的材料並不那麼容易。因此這類將舊事亂抄一氣彙編成書者,很難想像他們對此作為的感受。 

  倘使要杜絕這類書籍氾濫,庶乎可行的方法是多舉薦好書,相比較說來,我以為《歷史的裂縫》(雷頤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7年5月,28.00元)、《封面中國》(李輝著,東方出版社2007年5月第一版,38.00元)、《岩中花樹》(趙柏田著,中華書局2007年5月第一版,33.00元)頗值得一談。 

  《歷史的裂縫》所談為“近代中國與幽暗人性”,由四部分組成,收文四十四篇,皆大氣可觀。作者雷頤先生為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之研究員,這些談近代史及人物正是他所熟悉的範圍,因此能將近代史裏那些舊事梳理停當,兼及夾敘夾議的筆底文字甚得收放肆意之勢,閱讀起來煙雲飛渡,滿紙粲然。這需要自身的修養與清醒,不惟人云亦云地跟著說好說歹,自我一番見解,足以令人擊節稱善,才是史家的本事。如《成大事不能昧於歷史大勢》、《李鴻章與阿思本艦隊》、《在“理”與“力”之間》、《事關全局,全局討論》、《鐵路與政爭》五篇談李鴻章之文,都是將通常的史料連綴,直指要害,將讀者情緒調動起來,又牢牢握住、巧作牽引。書裏有句頗含深意的話:“歷史總會被記起”,足令今人低徊不已。那些已成歷史的事件與人物,回頭述說原本就促人感歎。 

  雷頤先生作文章另有高明之處,便是他善用隱喻。《卡夫卡的“另類閱讀”》的批判性借卡夫卡小說得以展開,但要從大眾皆知的普通史料裏寫出新意來,作出令人嘆服的結論,則倚靠作者學養見識與針砭時弊的膽量。 

  《封面中國》以1923年至1946年“美國《時代》週刊講述的中國故事”為框架,以40萬字的篇幅,分十二章又八十小節,講述早已流逝的民國風雲往事。作者李輝先生一直盡心于人文關懷,與此似乎很有情分,總能夠敏銳地把握史料,每每以獨特視角對現代文學及作家性格與命運進行觀察,所作的研究亦多有收穫,嘗有新發現貢獻給讀者,並以此飲譽於當世。這冊《封面中國》當為他又一種新嘗試,不以流言掩事實,將美國人眼裏影響中國歷史命運的人物逐一解讀,以當時的背景來闡述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用,追懷前塵夢影。從以往的作品來看,李輝寫歷史的文字充滿感慨,充滿抒情與浪漫氣息。波濤翻滾風雲際會在他筆底跌宕有致,磅礴氣勢之外,亦含舒緩流暢之韻。依他所言:“相對於慷慨激昂和縱橫天下的評判,我更傾心於做一個歷史故事的講述者。”這樣明達之語,表現為一種中肯態度。這些沉默的封面人物讓作者“看到遙遠的歷史景象”:哀怨與悲壯,風光與飄零。李輝認為“翻閱它們,就是翻閱歷史,就是流覽豐富多彩的世紀人物畫廊。不同年代出現的不同人物,將之串聯起來予以解讀和敍述,我想會是一部別致的20世紀中國史”。鑽故紙堆原本是件苦事,他樂此不疲,意在抹去歲月的塵埃,顯出歷史的本來面目。  

  李輝有句私語我頗喜歡,“今天的人們永遠都生活在歷史的影子中”,可知他對以往的風流餘韻早有心得。 

  《岩中花樹》用小說的筆法和形式,描寫16至18世紀的江南文人。所寫文人都活現在生活細節裏,靈動多姿。按作者在“自序”裏所說,“歷史也不妨寫得如小說一般生動”,因此作者對情景描寫顯出簫聲婉轉的意境,文字作得緩慢悠揚。 

  此類小說式展開歷史,為的是再現江南文人生活環境,用想像還原歷史,完成對人物的評述。其精巧一章為“晚明士人的物質生活”,寫冒辟疆與董小宛的茗香生活、張宗子與閔汶水的品泉之誼、文啟美的玩物、戴名世吳梅村袁中郎祁彪佳的園林趣味等等,都在作者筆下徐徐氳染,似一幅春山江綠的掛屏,開出一樹好花來。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