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建設現代文化大省,首先要認識今天我們所處的時代是交叉學科時代。這個時代的特點,就是研究者們運用交叉學科的知識歷史地去探求和解決具體社區或群體走上現代化進程中出現的問題。
首先,在認識上要樹立整體的思想。我國宋代大文學家蘇軾早於西元1084年5月遊歷廬山時就寫下《題西林壁》詩句:“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詩句,最貼切地描述了廬山的整體形象。在人類學研究領域,也有一句相似、意義深邃的名言,即“人類社會是圓的,不是平面的”,它要求研究者“努力掌握人類本質的複雜性”。(弗雷澤1922年爲馬林諾夫斯基《西太平洋的航海者》一書寫的《序言》。)
如果我們把人類的總體結構分爲體現人與自然關係的物質層面、人與人關係的制度層面以及人與超自然關係的精神層面進行全面考察的話,研究者就要疏理好具體群體內不同層面的文化歷史面貌,這樣才能談得上對具體文化的揚棄問題。換言之,研究者可以從不同群體的文化背景研究和比較研究兩種或兩種以上文化特質的異同,也可以從兩種或兩種以上文化特質的流布和變化去透視其不同的文化背景。在我國具體地區現代化的進程中,不少學者已經意識到研究和吸取歐美現代經濟成果的同時,要十分重視我國不同地區各自然地理環境、資源分佈、以及具體地區的社會文化因素,尤其是具體群體內部的價值觀念、風俗習慣、信仰等等非物質層面的沈積和問題。經常注視南方省區如何走上現代化道路的讀者都不會忘卻如下的事實:海南島在建省之前,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一位副院長領銜的海南調研組繪製的《海南經濟發展戰略》(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1988年6月版)即由10多位經濟學者花上一個多月時間擬定的海南島發展藍圖,即海南島的戰略目標:用20年的時間趕上80年代的臺灣,當年就受到學術界的非議。我始終認爲:對一個地區的發展前景在理論上孤立地探討經濟問題,在實踐上單純地發展經濟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爲了做好建設文化大省的工作,我鄭重地推介司徒尚紀教授的新著:《珠江文化與史地研究》一書。它有力地揭示我省境內不同歷史時段不同地區的歷史文化沈積、族群與區域文化的表現,確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當前的任務是對省境內文化歷史沈積進一步做好是助力抑或阻力的甄別工作,並引導群衆去發掘和豐富我省的歷史文化財富。
(作者係中山大學教授)
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