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廣東已是我國的經濟大省,這已經是不爭的事實。前幾年我省文學界開展的珠江文化(廣東)研究,如“海上絲綢之路研究工程”就是珠江文化研究工程內容之一。文化大省並不是單一的文化事業之事,而是用文化大省來統率經濟,是一個跨學科的綜合工程。最近,省委、省政府又進一步提出把廣東建設成爲一個文化大省,這無疑是一件鼓舞人心的大事,深受全省人民的擁護。
廣東是“海上絲綢之路”的發祥地。自漢代形成和確立廣東爲“海上絲綢之路”發祥地始,至清朝道光二十年(1840年),二千年來一直是(元代除外)“海上絲綢之路”的始發地,而省會廣州則是“海上絲綢之路”的第一大港及重要港口,曆久不衰。因此,建立廣東絲綢博物館是有條件的。本文就建立廣東絲綢博物館的有關問題提出一些意見供省主管部門研究參考。
一、 以徵集《廣東省志?絲綢志》有關史料作爲博物館藏和陳列展覽內容的主體
2000年3月中旬,廣東省絲綢(集團)公司向省地方史志編委會辦公室報送“關於補充《廣東絲綢志》材料並單獨成冊出版的請示”,同年5月22日,省地方史志編委辦公室以粵志辦函(2000)7號函複廣東省絲綢(集團)公司,同意《廣東絲綢志》單獨成冊出版,並納入《廣東省志》,作爲其中的一部分志,志書名稱爲《廣東省志?絲綢志》,由廣東省絲綢(集團)公司牽頭組織編纂。同年4月11日,廣東省絲綢(集團)公司成立了《廣東省志?絲綢志》編纂委員會,下設編纂辦公室。在廣東省絲綢行業的專家、教授和廣大從業人員的大力支持下,編志人員經過三年的努力,由“蠶業”、“絲綢工業”、“絲綢貿易”、“教育、科研、學術、文化”、“經營管理”、“廣東絲綢業主要企業”、“專記”等七篇和“附錄”約180萬字的《廣東省志?絲綢志》(送審稿)已於2003年6月中旬脫稿,待省政府審批後正式由出版社出版發行。該志稿的記述年限上溯至秦漢之前,下限至2000年,時間跨越2000多年,詳盡地歷史地記述了廣東省2000多年來絲綢業的光輝歷史和在廣東國民經濟建設中所起的作用。據此,以《廣東省志?絲綢志》的有關史實作爲絲綢博物館館藏和陳列展覽內容的主體材料是恰當的。
二、 功能與作用
廣東絲綢博物館建成後,將具有以下的功能與作用:
1、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繼承和發揚光榮傳統,激勵後人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作出更大貢獻。蠶絲起源于中國,栽桑養蠶已有5000多年的歷史,絲綢早在3000多年前已通過“絲綢之路”遠銷歐亞等國,是歷史上重要的出口商品,也是土生土長富國裕民的“國寶”,被世界人民譽爲“纖維皇后”,蠶絲在人類數千年服飾文化上記載著光輝的一頁。廣東的蠶桑絲綢業也有2000多年的歷史,歷來是我國四大蠶繭産區之一,鼎盛時期的1922年,創廣東桑地面積187.2萬畝,産繭8萬噸,生絲産量6278噸,絲織品2340萬米的歷史最高紀錄。當年的蠶繭産量和生絲産量僅次於浙江省,居全國第二位,占全國總產量的1/3,生絲出口量占全國生絲總出口量的4成多。1872年,旅越歸僑陳啓沅在家鄉南海縣西樵簡村創辦我國民族資本的第一家機器繅絲廠,翌年建成投産,廣東著名的“雲緞”、“光緞”、“牛郎綢”和特有的“莨紗綢”歷史上暢銷海內外。絲綢繡品中的“粵繡”更是馳名中外的我國四大名繡之一,飲譽世界。海上絲綢之路不斷擴展、延伸,越走越寬廣:遠洋貿易市場由1982年的26個擴大到1990年的36個,遠洋貿易額也由1982年860萬美元上升到1990年的2500萬美元。2002年廣東絲綢系統進出口總值13.78億美元,比上一年增長39%,在全國出口企業200強中排行第19位,在中國企業500強中排行第130位。屬於上層建築領域範疇的廣東絲綢博物館建成後,爲廣東建設文化大省起到了添磚加瓦的作用,是構建文化大省的要素之一,有利於糾正和消除過去少數社會人士存在的“廣東無文化”的偏見,同時經常展出上述我省蠶桑絲綢業的光輝業績,有利人們更新觀念,緊跟歷史潮流,並鼓舞後人乘改革開放的東風,推動廣東經濟建設更上一層樓,儘快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2、帶動旅遊業的發展。我國是蠶絲的發源地,是絲綢大國。廣東是絲綢大省,絲路文化有深厚的文化基礎。據筆者所知,現全國僅有的絲綢博物館在浙江杭州,這座位于美麗的西湖畔的中國絲綢博物館自80年代後期建成開館以來,10多年來進館參觀的人數有增無減,是杭州市客源最穩定的旅遊景點之一。若廣東絲綢博物館在廣州建成後,增加了新的旅遊景點和豐富了旅遊資源,對於毗鄰港澳和珠江三角洲的省會廣州,由於地理位置的優越,無疑會進一步促進和帶動旅遊業的發展。
3、有利於提升“海上絲綢之路”發祥地的歷史地位和申報相關的世界文化遺産。2001年11月21日——26日由廣東省人民政府參事室(文史館)、中國海外交通史研究會與湛江市人民政府聯合在湛江市召開的“海上絲綢之路與中國南方港學術研討會”上,與會代表對廣東是海上絲綢之路的發祥地等學術專題開展了多方面的論證和探討,專家們在發言中充分擺事實講道理,對上述關於廣東是海上絲綢之路的發祥地的問題基本達成了共識。廣州作爲我國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港口和交通要道,在長期的民族交流和中西方經濟文化交彙中,形成了“絲路文化”和“珠江文化”的特質,名勝古迹衆多,人文資源豐富。爲了弘揚民族優秀文化,培育和發展先進文化,提高城市品位和文明素質,建立廣東絲綢博物館就是把經濟建設與文化建設有機地結合起來,把廣州建設成爲現代文化城和文明城的舉措之一;同時,也將提升廣東是海上絲綢之路的發祥地的歷史地位和有利於世界文化遺産的申報工作,進一步促進廣東的文化建設事業。
三、 經費來源
由於建立廣東絲綢博物館所需經費比較多,爲此,建議採取三種辦法解決所需經費:
1、由省財政撥款所需經費的50%。
2、由銀行無息貸款,占總建築費用25%的經費,待絲綢博物館建成後用門票和展覽收入償還貸款。
3、發動社會團體和絲綢行業的企事業單位及個人捐款。
(作者:毛鏗祖 廣東省絲綢集團公司高級農藝師)
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