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專家書評 >> 詳細内容

《人性的尋找——孔子思想研究》:走近孔子

http://www.CRNTT.com 2006-10-05 04:35:50 傅雲龍 


  《人性的尋找--孔子思想研究》是一部很有時代氣息和特色的學術著作。作者王恩來在擔任地方黨政領導工作之餘,潜心於中國傳統文化特别是孔子思想的學習和研究,成就可喜。 

  首先,作者立足於我國的現實,對孔子和孔子思想的研究采取一種正確的態度和正確的方法。我們知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必須首先面向現代化發展。面向現代化是先進文化的基本要求,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時代標準。爲此,其中一項重要任務是一定要劃清歷史文化中封建糟粕龢民族優秀文化傳統之間的界限,一定要認真挖掘民族歷史文化的精髓,對傳統文化中藴涵的基本精神和理念,在繼承的過程中加以現實性轉化、豐富和創新,用以不斷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不斷增長人們的精神力量,特别是要把培育和弘揚民族精神作爲文化建設的一個極爲重要的任務。正是本着這種認識,作者對孔子給予了客觀而全面的評價,認爲孔子一生,對社會、人生進行了全方位的研究和探索,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思想文化遺産。盡管在孔子的思想和言行中存在一些負面的東西並産生了一些負面的影響,但積極和進步成分是主要的,這也是他的思想主張歷經兩千五百年而不衰的根本原因。在認識和評價孔子時,作者既充分肯定孔子的正確主張和歷史性貢獻,也不諱言他的錯誤、不足和負面影響;既廣泛涉獵和認真對待前人的研究成果、又不囿於成説,勇於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結論,從而使讀者對傳統文化源頭有一個清澈的認識,走近並看到一個比較真實的孔子。 

  對待孔子和孔子思想研究,固然可以允許采取各種方法,但我始終認爲是否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仍然是一個原則問題。正是在這一原則問題上,作者體現瞭高度的文化自覺。 

  其次,作者把人性問題作爲孔子思想研究的切入點,從而對孔子仁學思想的研究乃至全書的拓展,提供了理論基礎。孔子是我國歷史上最早從屬類的意義上對人及人性進行考察並得出重要結論的思想家。作者指出,在人類對自然和自身缺乏理性認識的春秋時期,孔子一生致力於把人從神的桎梏和等級壓迫中解放出來,以"性相近"和人類之愛説服人們放棄偏見、歧視和暴力,引導人們超越對抗走向共生,超越冷漠走向關懷,超越虚幻走向理性。其偉大的歷史意義在於,孔子試圖通過人性的尋找和人的自覺,建立起與人的本質相一致、與社會發展要求相適應的人文理念,進而實現社會穩定、政治清明、人際和諧與天下大同,從而鋪設了普世價值建設的軌道,成爲人類文明的開拓者。作者的這種論述是深刻而又頗有見地的,不僅把人的發現和人類文明的肇始内在地聯繫了起來,而且對我們今天建立和諧社會,給予了歷史的關照與呼應。 

  最後,作者在書中對孔子的思想體系提出了整體的認識和描劃,認爲孔子的思想體系,是以其對人性的認識和人的發現爲基礎,以"仁"爲核心,以"中庸"爲思辨方法,以"禮"爲社會規範搆成的。這三大範疇緊密聯繫,交互作用,統攝了其他各種範疇及思想理念,其中包括宗教觀、義利觀、人才觀和經濟、政治、文化思想。幾千年來,對孔子思想研究一直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没有也很難形成統一、一致的見解。但比較起來,作者的見解尚不失爲一家之言。 

  綜觀全書,作者在論述孔子思想時,不僅注重了歷史上的傳承,而且適度地作了東西文化的比較。全書行文流暢,且自始至終滚動着一股靈氣。這充分地反映了作者具有的理論基礎和分析問題探索問題的能力,具有很强的表現力和感染力。當然,由於作者過於注重對孔子思想體系的構建,導致了論述方面存在有深淺、疏密問題。但是,從總體看,該書與近年來出版的同類著述相比,仍不失爲一部比較優秀的學術著作。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