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專家書評 >> 詳細内容

《藍藍的大亞灣》與全球化語境中的文學叙事

http://www.CRNTT.com 2006-10-26 03:42:26 伍方斐


  何卓瓊的長篇小説《藍藍的大亞灣》,是一部爲中國第一座民用核電工程大亞灣核電站樹碑立傳的作品,是國内近年一直處於低迷的工業題材創作的重要收穫。同時,由於核電站建設有衆多國家參與,是全球化背景下的一個典型的跨文化事件,因此,把這部小説當作一種全球化語境中的文學叙事,能更好地理解它的當代性和深層意藴。這也正是慣於表現小農與小市民的當代中國文學所缺少的品格和素質。
  
  《藍藍的大亞灣》重現了一個現代工程與重大企業的誕生史,講述了一個關於現代系統管理的故事,凸現出報告文學式的當代感和史詩式的歷史意識。小説以核電工程經過長達七年的論证後動工興建,到又一個七年後建成投産發電的整個過程爲主要内容,圍遶海工工程、漏筋事件、常規島安裝招標、“牛腿”事件以及輔助管道安裝等核心情節,展開不同管理理念的衝突,把這個由二十多個國家參與、幾十家承包商承建的重大高科技工程的建設,寫得既波瀾起伏又舉重若輕,並刻畫出尤永霖、温文彬、吴維濟、山姆、哈利、瑪丁等一系列富於個性的中外建設者形象。作者意識到,“這裏的每一段管道每一顆螺絲,都記録着人類文明艱難而絢麗的進程,有勞作有犧牲,有過許許多多關於人的故事”。技術與人、文明進程與人的犧牲(廣義的),確實是一個有深意的話題。
  
  《藍藍的大亞灣》的現實品格與當代精神,更在於它的跨文化意味,即它通過一個全球化與高科技時代的跨文化事件,反映出在以技術理性爲核心的情境中進行多元文化對話的困境、可能與途徑。小説中核電站的修建似乎具有某種隱喻意味,它讓人聯想到《聖經》中巴别塔的修建。上帝通過變亂人的語言有效地阻止了人類修成通天塔。語言的神奇和混亂也就成了多元文化和文化衝突的起源。核電站工程首先解决了語言問題,它以英語這種國際通用語或强勢語爲工作語言,但它無法解决語言背後先在的文化問題。小説從不同層面呈現了這種文化衝突。最突出的自然是中西衝突,即使在受過最國際化教育的中國工程管理精英(如尤永霖、温文彬)身上,也能看到傳統與現代、東方神秘主義與西方理性主義的全局性衝突的影子。其次,西方也不是鐵板一塊。英法衝突(如愛德華、瑪丁)除歷史原因外,還明顯有經驗主義技術理性與唯理主義人文理性糾葛的痕迹;英美衝突(如哈利、山姆)則是技術主義主流文化中的舊與新、傳統與現代之争。而中俄人物關係(如温文彬、柳芭)的歷史圖景,則集中展示了文化衝突中的意識形態内涵,這一點在作品中最具悲劇意味,因爲這種極端衝突無條件地斬斷了任何對話的可能,而對話正是解决文化衝突的途徑。好在這條綫和核電站的修建及其隱喻没有直接的聯繫。作品同時展開的是多元文化之間的對話,中國式非系統管理對西方式系統差錯的發現和奇妙的處理方式,03公司從單純引進西方技術,到從局部以至整體地引進西方的管理系統甚至管理人員,尤其是香港員工在中西之間表現的對話與整合精神,都是多元互補與文化對話的産物,也是核電工程最後獲得預期成功的前提。因此,把揭示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衝突與多元對話當作小説的主題之一,應該是可以成立的。
  
  同時,還要看到,全球化語境具有復雜的内涵,人在其中的處境也和在一項技術工程中的身份認同和定位頗有不同。“不能有兩個系統,只能有一個系統”在技術理性的範圍内也許是真理,但在更大的範圍内則不一定具備普適性。而由於即使是系統也是在人的社會中,也是由人來承載的,因此寫出人的全部豐富性和復雜性(包括文明進程與人的犧牲的悖論的一面),意識到無論是在系統之内還是之外,人總是人,同樣是全球化時代的寫作所不應忽視的。這一點在技術理性成爲主導的時代尤爲重要。正是人的復雜性與豐富性,搆成了全球文化多元對話的可能和基礎。這也是有待《藍藍的大亞灣》的作者和全球化語境中的寫作者進一步開拓的領域。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