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作家訪談 >> 詳細内容

李土生:漢字本身就是一種文化

http://www.CRNTT.com 2007-12-03 11:14:35
  漢字,作為世界上僅存的並仍在使用的表意文字,素有歷史文化的“化石”之稱。漢字不僅記載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歷史,而且以其獨特的形式,體現了漢民族認識事物的特定思維方式和審美習慣。著名學者李土生矢志十載研究漢字,終於完成了10卷本的系列叢書《土生說字》。日前,李土生應邀在新聞大廈作了關於中華傳統文化與漢字的講座後,本報(注:北京晚報)採訪了他——
  
  漢字不能一味地求簡也不能一味地“復古”
  
  問:什麼原因觸發了您對漢字的興趣,從此走上十年的研究之路呢?
  
  李:我從部隊轉業後,一直在從事中國傳統文化研究,而漢字研究是傳統文化研究中最基礎的組成部分。由於漢字是傳承文化的資訊載體,是整個漢民族文化的構成因數,只有對漢文字有充分的理解,然後才可探驪得珠地掌握漢民族文化。研究中國文化而不研究漢字是難以想像的,學習中國文化不理解漢字的深刻內涵同樣是難以想像的。但是,持續半個多世紀的漢字簡化運動,造成了漢字“失血”過多,造成了漢字文化資訊的大量流失,同時也造成了文字和文化的斷裂。其突出的特徵是年青一代越來越喪失對古漢語的瞭解,甚至喪失了對繁體字的認知能力,大部分人已習慣用簡體字進行交流,這是必須正視的現實。比如“醫”,繁體為“醫”或“毉”。繁體“毉”字從殹,從巫;“醫”從殹,從酉。“殹”是治病時的叩擊聲,“殹”中有“殳”,為敲打,代指調藥用的木棒或拍打、敲擊、點穴、推拿、按摩等手法。“巫”為巫醫,“毉”從巫,是因為醫與巫初期是合二為一的。“酉”本義為酒罎子,“酉”為酒的本質,酒為藥引子或指熬藥或釀藥酒用的罐子,所謂“無酒不成醫”。“醫”從繁體到簡體的演變,其實就是中醫在發展的過程中尤其是在近現代不斷的受到西醫影響的一個折射。它的簡化意味著現代中醫逐漸弱化了傳統中醫“望、聞、問、切、針灸、按摩、推拿、砭針”等整體診療醫治的方法,有意無意地實踐了“西醫是治人的病”的局部診治理論,遠離了“中醫是治病的人”的全局診療優良傳統。所以,簡化後的“醫”更多地體現了中國現代醫學的現狀。要保證漢字能夠適應時代、社會的需要,一味地求簡或提倡“復古”——恢復使用繁體字,都是極端且不符合實際的做法。而今人僅把簡體字當成一個個枯燥艱澀的符號,對漢字的濫用、錯用、誤解、誤讀比比皆是。基於這種現狀,我採用識繁釋簡的研究方法,在繁體字和簡體字的認知之間架起一座橋樑。
  
  問:20世紀初,淘汰漢字的呼聲甚高;到了上個世紀末,又有專家學者提出截然相反的論點,認為二十一世紀的第一語言將是漢字。您的看法呢?
  
  李:上個世紀初,確實有“漢字落後論”的人提出過廢除漢字、漢字拼音化(拉丁化)的主張,甚至極端地認為漢字不滅,中國必亡,將中國學術的不發達、經濟的不發達都歸罪於漢字。轟轟烈烈的漢字改革運動,經歷了一個世紀的風風雨雨,才得以平安度日。經過這種戰火的洗禮,漢字不僅沒有被淘汰、被廢除,反而以其頑強的生命力和天然的優勢,日益受到人們的高度評價和重視。國內外的專家學者紛紛以嶄新的目光重新審視漢字,發掘出漢字豐富的文化資訊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漢語承載了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文明,漢語與漢字所蘊涵的豐富資訊和玄妙藝術,與拼音文字相較而言,有其獨特的優勢。漢字的意象思維(不是形象和具象思維)功能和自組功能,註定在人類未來的資訊社會中要超越一切現存的世界語種。
  
  語言文字是有生命的漢字研究也應該是活的
  
  問:為什麼說漢字本身就是一種文化?
  
  李: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最有延續性、最優美、最有表達力和具有一定智慧的文字,它為人類的思維發展、文化繁榮、傳遞資訊、文明演進立下了豐功偉績。漢字的形體演變儘管經過了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文、楷書等許多階段,它的形體依然保存了豐富的文化內涵,每個漢字幾乎就是歷史資訊的儲存箱,它的結構及其筆劃都蘊藏著大量的文化資訊,能反映過去,能直觀現在。先民造字,遠取諸物,近取諸身,仰觀天文,俯察地理,可以說,漢字中,天地鬼神、山川草木、鳥獸昆蟲、王制禮儀莫不周載,古人的生存智慧、生活經驗、社會意識、審美情趣、文化心理等都深深地溶鑄在這一個個漢字之中。與西方用純粹的抽象概念和嚴格的邏輯演繹去揭示物件世界的理性思維方式不同,中國人注重的是直觀、形象和感悟,也就是說,是一種通過感性、直觀、形象的符號去體現物件世界抽象意義的“象思維”方式。象思維是漢字形成的重要理據。在漢字中,單與人體各部位相關的字的比例,就占百分之三十五之多,與金木水火土五種物質相關的字占百分之三十六,與鳥獸相關的字占百分之十四,與日月、色彩有關的字也占百分之十四。“象”如何盡意?手段是類萬物之情。先民在創造漢字時,不論是創造什麼字,都要使文字“象”那個所表達的物體。比如,山有山形,水似水貌,鹿有鹿容,鳥有鳥象。“牛”字角前伸,“羊”字角後卷,“豕”字尾下垂,“犬”字尾上翹等。如果無形可像的字,則想方設法在象形字的基礎上去指示或者會意,用具體的象來表達抽象的概念。如“死”字借“人跪於枯骨前痛哭”之形,表達“死亡”之意;“孱”字甲骨文為“一死人旁有三個孩子”之形,三表示多,意為“人死後留下很多無依無靠的孩子”,從而表達出“軟弱”之意。“監”像一個人低下頭看水中的影子,“監”字,下方的器皿表示水,上方一人躬腰臨視,水中還隱約有倒影,活脫一幅臨水照形的形象。又如“旦”字是太陽剛升起來,下面的一條橫線是地平線等等。拆字似乎就是在和“倉頡們”對話交流,每一個筆劃、每一個部件都獲得了新生。我惋惜很多人對漢字的奧妙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或者知之而不求甚解。隨著時代的發展與變遷,漢字的字音、字形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字義如何在漫長的歷史流變中變得越來越繁富,從而積澱成漢字瑰麗的人文景觀。從這個意義上說,文字本身就是一種文化,文字的發展、文字的構形,無不是文化的積澱。漢字不僅具有積木式的靈活拼合的特點,而且像魔方一樣,具有變幻無窮的奧妙。漢字“形神兼備”,具有極強的意會性。語言文字同我們的生命一樣,是活的,漢字研究也應該是活的,應該不斷為漢字注入新鮮血液。
  
  漢字凝結著智慧和文化更傳承著民族精神
  
  問:古有倉頡造字,漢有許慎《說文解字》,《土生說字》是用什麼樣的思路來進行研究的?
  
  李:我試圖在充分吸收借鑒前人成果的基礎上,大膽提出自己的觀點,並努力做到言之成理,持之有據。《土生說字》書遵循的體例是先拆字,然後解釋每個漢字的基本義項,最後對該字進行文化的闡釋。如繁體“國”由“囗”、“或”組成,“囗”為範圍。主權、領土與人口是國家的三要素。一個國家唯有保持國土完整,才算得上主權獨立的國家。“或”中之“戈”為保衛國土與主權的武器;當國家的主權和領土受到外來的侵犯時,百姓都有持戈捍衛的權利和義務。中國人向來是自己的國土寸土必爭,他國領土一分不要。簡化字“國”從囗,從玉。“玉”為美石,古人將五德比賦於玉,是美好和財富的象徵。“囗”“玉”為“國”,寓意:國家應該是國人心目中最美好的、最美麗的家園。首先,“囗”內之“玉”是完整無缺的,作為一個美好的國家,領土完整,國家統一,主權獨立,是最基本的前提。其次,“玉”為玉璽,象徵國家的主權,只有主權獨立,不受侵犯,才算得上真正的國家。第三,“玉”為寶藏。國家應該資源豐富,地大物博。第四,“玉”象徵財富。“囗”內為“玉”,寓意民富而國強。第五,“玉”為世上珍寶。對於民族而言,優秀的民族文化是一個國家的靈魂,“囗”內為“玉”,寓意國家要保護傳統文化、繼承民族精神。第六,“玉”晶瑩剔透、純潔美麗。寓意國家要樹立良好的國際形象,首先要做到行為光明磊落,對外政策具有高透明度,不覬覦他國的利益;其次要有主權、有主見,不被別國操縱,不被利益控制。當然,我的思路及見解正確與否還有待時間和讀者的檢驗。
  
  問:您的名字似乎和您的研究有什麼關聯?
  
  李:我父母給我“李土生”這個名字,好像命中註定我要肩負研究和傳播中國傳統文化的使命。從部隊轉業以來,我的全部精力都投入了對中國土生土長傳統文化的研究中。《土生說字》是我在漢字研究方面較為成熟的成果,目前我同時也在整理這幾十年在儒、釋、道、養生、中醫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我希望以後有機會能開辦一個“傳統文化講堂”,將多年研習傳統文化的心得體會毫無保留地奉獻給社會。(劉雨婷)
  
  李土生,1953年生於浙江東陽。自幼受傳統文化薰陶,出版著作有《儒釋道論養生》、《中國傳統文化散論》、《李土生靜思錄》、《土生說字》等。  
 
  來源:北京晚報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