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瀚墨評介 >> 詳細内容

何俊華的山水探求

http://www.CRNTT.com 2009-02-18 02:32:00 許欽鬆

何俊华(右一)



  何俊華是一位具有多方面才質的山水畫家,在他的三十多年的藝術實踐中,已顯露出他的實力並引起同行們的關注。 

  生活中的何俊華誠實熱情,機敏活躍,藝術中的何俊華却是執着、矜持而穩重,這種種看似不相及的特質集結在何俊華的身上,形成了這一個有人性的活脱脱的何俊華。 

  深受嶺南文化陶冶的何俊華,在他的師承基因和生命基因中確實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嶺南文化情結。因此他的山水畫在精神氣質和表述方式上明顯是嶺南一脈分派出來的。然而他心中崇尚的仍然是山的雄偉聳高那種偉力的直接力量,他營造一種直觀的永恒,讓觀衆直面自然本體去解讀他的情思,還一種暢達的不須多言的山水情懷。他往往采用峽江行舟翠谷鬆風一類的圖式反復地在訴説他的衷情,藉助這類題材不斷地進行筆墨的磨練,筆墨的表達尤重心靈感動與外物形質相交的一種感發作用,讓深藏的意藴從裏層走出穿過莫測多端的墨色顯露出來,陪伴着一種靈氣折射出畫家獨特的感受方式和精神追求。 

  誠然,峽江行舟翠谷鬆風的圖式因其被普遍采用而缺乏視覺刺激,何俊華注重的是内在追求而非題材本身,他在峻峭的山形結構的披麻皴中,輔以一種靈動而温情滋潤的墨氣沉浸其中,還山之形有一種親和感,保持着嶺南山水秀潤的特質,把雄與秀結合起來,給人以俊秀華滋的感覺。何俊華的探求顯得格外謹慎,任何新的表現,都不傷害傳統水墨的基本表現特徵,固守着他心目中的傳統基底和邊界,不追求表面的衝擊力而趨向内秀的收斂,在材質和傳統的基本特徵的層面上力求作深度的開挖。他一方面對現代都市生活以及一切當代藝術極爲關注,另方面在書齋的那種縝密性的水墨探索中,却表現出一種揮之不去的有着萬般眷戀的“傳統情結”。 

  何俊華對水墨語言的掌握和發揮顯得極有分寸,很具厚重感。他把激情的奔涌意志的張力盡情地統攝在厚重之中。在厚重中顯示力量,在厚重中昇華情感。衆所周知,水墨語言在中國畫中是一個難點和關鍵點,對它的把握尤難,許多畫家耗盡了畢生的精力爲此而作不懈的努力。對它的把握之難在於:不够則生,過之則濫。水墨語言有其先天(即藝術共同體成員認同)的既定狀態,各位畫家在各自調用和臨場發揮中發生了相异的意外之趣,這種趣味性讓習俗的既定的水墨語言靈動起來,産生了别樣的新鮮感。當然,這種异化的分寸把握尤爲困難,過火了會讓欣賞者産生另外的排斥性,過於穩定則缺乏衝撞力而趨於平庸。水墨語言應融會在整體表述中而成爲一種知識形式,否則便會陷入一種表面的花樣翻新,讓偶發的漫無邊際的任意流淌淪爲淺層的“玩弄”。可以看出,何俊華在這方面下了許多的苦功,顯示出他在這方面的成熟。 

  何俊華采用的探求是一種漸修的方式,在漸修的長期磨練中希望出現頓悟。漸修是道之鎚煉,相伴着寂寞和静思,頓悟是觀念的突變,是思想的昇華。他在幾近静止的“孵化”中守候着蜕變的破殻,猶如地火運行於火山之下積蓄能量等待火山之噴發。 

  也許,我們有理由希冀他作更大的探求,在發展的多度取向中尋求多種可能性,在完成技法的承接性中向獨創性作更迅猛的衝刺。獨創性不是空中樓閣,更不是順手可得的路邊野花,它是物與力相作用的鑽石,是藝術家的綜合因素在突變中的异化。獨創性是指無所旁依的獨特處理方式和表達方式,是與法度門户脱鈎後的一種异化進程。我們有理由希冀他能把自身的語言方式設置在當代的藝術潮流之中作種種變革和調整,注入當代的精神關懷作更爲自由的抉擇和果敢的探求,不在守成處遠望,而應在當代的視野中奔跑。 

  (作者:許欽鬆 廣東畫院副院長、廣東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