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瀚墨評介 >> 詳細内容

硯邊隨想

http://www.CRNTT.com 2006-09-27 03:22:47 張錦池

張錦池

  ◎中國書法植根於中國古典文學。縱觀歷代書家,無一不是飽學之士,書法為其餘事耳。范成大、陸游書法甚佳而書名為詩名所掩;吳鎮、倪迂、黃慎、鄭燮,其畫睥睨當代,其書法功力堪與其畫相埒,以畫入字自有其狂放處,然亦不失法度,蓋書畫同源,究其原因,均有賴文學之涵養。

  ◎清代文廷式論書詩雲:“不似何必臨,太似恐無我,遺貌取其神,此語庶幾可”。有清一代學顏而卓然成家者,有劉墉、錢灃、翁同龢、何紹基,而以何紹基為“一代之冠”。何氏晚年猶臨習顏書,觀其所臨顏書,並非肖似,殆蟲爰叟之遺貌取神歟?反復揣摩,一旦頓悟,便成靈感,此又為我輩後學者之啟迪矣!

  ◎孫過庭論“五合”:“神怡務閑,一合也;感惠徇知,二合也;時和氣潤,三合也;紙墨相發,四合也;偶然欲書,五合也。”余嘗為友人作書,可謂感惠徇知矣!文房四寶畢具於前,紙墨可相發矣!適在時和氣潤之時,五合已居其三,然每少有如意者。餘閒遣興,信手拈來隨意揮灑,時或偶有可觀。可見“五合”之中,“神怡務閑”、“偶然欲書”為最佳狀態。

  ◎孫過庭論王羲之書:“寫《樂毅》則情多怫鬱,書《畫贊》則意涉瑰奇,《黃庭經》則怡懌虛無,《太師箴》又縱橫爭折;暨乎蘭亭興集,思逸神超,私門誡誓,情拘志慘,所謂涉樂方笑,言哀已歎。”《太師箴》、《告誓文》均未之見,《樂毅論》、《黃庭經》、《東方朔畫贊》以其年代久遠,輾轉翻刻已失原貌,馮承素摹《蘭亭》,後世評為“天下行書第一”,餘反復觀摩,終不能悟其“思逸神超”所在,豈雙鉤摹本亦去真跡甚遠耶?

  ◎顏真卿“祭侄稿”原跡於今尚存,元代鮮於樞推為“天下行書第二”,餘嘗見影印善本,觀其書,可以想像顏魯公作此文時,痛感國仇家恨,悲憤激越之情,盡注於筆端,讀之令人神搖魄奪,然則孫過庭“所謂涉樂方笑言哀已歎”之論猶可信。

  ◎姜夔作《續書譜》,承孫過庭之餘緒而加闡發,且於結體用筆之理論列頗詳,惟其屬意鐘、王,于唐宋人書每多詬病,可知門戶之見,亦古已有之。清代道光、咸豐以降,又興揚碑抑帖之論,重碑者與重帖者互相攻訐。竊以為,北碑雄強恣肆,可比鐵板銅琶,歌蘇學士之“大江東去”;南帖瀟灑飄逸,亦猶執紅牙板,唱柳郎中之“楊柳岸,曉風殘月”,實屬各有千秋。倘能二者合參,庶能相得益彰。吾粵近年不乏融匯碑帖之書家,其作品多有可觀。

  ◎餘讀帖多於臨帖,友人嘗謂余書宗某家宗某家,然皆不甚似,餘不以為失。餘不患學而不似而患學而不知通達耳。姜白石雲:“下筆之際,盡仿古人則少神氣……”又雲:“襟韻不高,記憶雖多,莫湔塵濁”。襟韻者,學養也。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