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瀚墨評介 >> 詳細内容
淺談“書畫同源”
http://www.CRNTT.com 2006-09-27 03:52:41 伍海成
伍海成書法
我寫字的目的除為了“實用”以外,是想進一步理解“書畫同源”的含義與道理。
從最表面和最直觀的角度來看,書法藝術與繪畫藝術(中國畫)所用的工具與材料(筆、墨、紙、硯)乃至裝裱形式、繪製的幅式均為一致,都說明書畫不分家,都是同一母體的雙胞胎藝術。
如果從深層來分析,書與畫都和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起源息息相關:原始時代的人因歌舞不足以記述其情時,便會產生文字,產生詩、文;當詩、文不足以述其志時,便產生以畫來達意記事;字未能表述清楚,便以畫輔之,當畫未盡意時,往往又以字為進一步說明,因而字與畫,書法藝術與中國畫藝術一開始便互為依存。晉代顧愷之的《女史箴圖》裏便出現了畫與書法,畫與詩文融合在一起的例證了,雖然以後的隋、唐、五代乃至宋代的漫長歲月,書畫形成統一整體的格局未臻成熟,但這幾代的繪畫作品中,不時出現較完美的書畫渾然一體的實例,特別是宋代的作品,奠定了元明以後的詩、書、畫、印“四位一體”的東方藝術。
第三,中國畫強調“外師造化,中得心源”,於取景構圖,立意都以自然為依歸,以“形”、“神”來表達意象,表述心跡,所謂“得心源”者也。因此中國畫山水畫與花鳥畫都比西方的風景畫、靜物畫、動物畫成熟早一千年以上;中國書法是以文字為載體的意象藝術,中國文字的出現其實與西方初期的文字,從意義上來說是差異不大的,但隨著時代的發展,民族文化的異化,差距便越來越大。西方的文字中的繪畫含意與象形意味消失了,而中國文字的出現及演化,雖也有符號化現象,但在篆、隸、楷、草、行五大書體中,不少文字仍保留原始繪畫含義和象形的形跡,特別是篆書,不少的文字無論形、意,還與原始繪畫保持著一致性。
其四,書法的結字、用筆、佈局、章法和中國畫的取景、經營位置、景物的造型等於某種程度上都是借鏡於造化而及於心源。繪畫多直接取法於造化,而書法則更多是與自然暗合,不少的創造法則、組合法則、表現法則都是大同小異。例如繪畫構圖的開合、聚散、疏密、主次、虛實、呼應、對比、調和、筆墨的濃淡與書法創作中的疏密節奏、用筆的變化統一、章法的錯落和諧無不相合。鄭板橋的亂石鋪階書體與石濤的“沒天沒地”苔點的組合是何等相似,源於造化;繪畫作品與書法作品的題款用印都一樣講究構圖、佈局及大小、色彩的統一和諧與呼應;中國書法是以點線構成的意象藝術,而中國畫則強調以點線面的組合構成形象的造型藝術……所有這些,都充分說明了書畫同源。人說“畫好字必好”,因為是“書畫同源”,從古人身上充分看到這一點,宋代的蘇東坡、米芾;元代的趙孟頫;明代的文征明、董其昌、唐寅、徐渭,清代的鄭板橋、金冬心;近現代的趙之謙、吳昌碩、齊白石、李可染、陸儼少、錢松岩……無一不是書畫俱精。不過嶺南畫派的畫家及不少現代畫家的字卻難於體現出“好畫必好字”的規律來,這就說明書畫雖“同源”,但並非“同一”,“好畫”未必“好字”,正如同一優良種子,是否經過園丁的精心培育關係極大,經過培養的,可能進化,成為更優的種子,沒有經過培養的則會異化成劣種。所以,書畫雖“同源”,要做到書畫俱精,還必須用功夫,方有“好畫必好字”的功效,各位以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