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書情觀察 >> 詳細内容

日本人為什麼青睞"漢字書"?

http://www.CRNTT.com 2007-08-07 04:46:06 戴錚
  漢字的命運一度十分悲觀,但電腦及漢字自身的豐富性扭轉了一切。

  滂沱、遊弋、謦……有越來越多的日本人正在向這些難讀難寫的漢字發起挑戰。據統計,每年有超過260萬的日本人報名參加“漢字檢測”。與此同時,以提高成人漢字能力為主旨的“漢字書”也在日本大為暢銷,《朝日新聞》日前特發述評,揭示了日本人青睞“漢字書”的深層次原因。 

  去年夏天出版發行的《愉快掌握成人“國語力”》一書至今已加印20次,銷量達47萬冊。從該書的目錄來看,“用普通方法一定會讀錯的漢字”、“成年人必定要讀懂的漢字”等等都頗具挑戰性,引發了讀者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出版方又接連推出兩部續集,眼下該系列3本書的銷量接近70萬冊。 

  《朝日新聞》分析認為,現在似乎誰都能通過電腦,使用難懂的漢字來寫文章,剩下的問題便是“讀”了,很多人怕讀不出漢字而當眾出醜,於是只得啃起了“漢字書”。今年出版的《讀不出就會被笑話的1000個漢字》、《掌握七成就不會出醜的成人漢字力》等書,正是迎合了日本人的這種心理。 

  日本語學者金田一秀穗則認為,習慣於用電腦來寫文章,手寫的時候確實會感覺很多漢字寫不出來。這種“寫不出來”所造成的不安感或許才是當下日本人青睞“漢字書”的原因所在。 

  其實正是電腦,改變了漢字與日本人的“交往方式”。書法家石川九楊說,日本人在電腦上並不是直接輸入漢字,而是將羅馬字變換為漢字,電腦會提供多個發音相同的漢字供你選擇,這種方法雖然簡便,但也容易引起混亂。 

  他進而指出,如果漢字不用手寫,日本人獨特的細膩感覺可能也會就此消失。 

  日本京都大學漢語學名譽教授興膳宏對此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認為正是電腦“拯救”了漢字。日本在戰後曾有一段時期盛行“羅馬字論”,主張消除漢字的複雜性,完全用假名和羅馬字來書寫日語,漢字的命運一度十分悲觀。電腦登場之後,任何人都能輕鬆地寫出難讀的漢字。“即便自己寫不出來,電腦也會替你轉換,漢字的書寫障礙已不復存在。可以預見的是,漢字通過電腦輸入的方式,將能長久地生存下去。” 

  “漢字書”在日本廣受青睞的另一大原因是不少熟悉的漢字往往有著令人意外的由來,吸引著人們去一探究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當屬根據日本已故著名漢字學者白川靜的研究成果出版的系列“漢字書”,如《漢字真有趣》一書中,白川先生考證“伏”字的來歷是在中國的商朝、周朝時代,為了辟邪,帝王的墓穴下要埋葬武士和犬,因為是用土掩埋,所以“伏”字也就有了“隱藏”、“掩蓋”的意思。還有日本人名中常見的“真”字,其來歷原本為“倒在路上的死人”。在崇尚“雜學”的當今日本社會,多讀這樣的“漢字書”或許真能讓人變得“知識淵博”。(來源:《中華讀書報》)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