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書情觀察 >> 詳細内容

"垮掉的一代":不要再叫我80後

http://www.CRNTT.com 2007-08-08 03:43:32
  “80後”是對上世紀80年代出生一代的特稱,曾經,人們稱他們為“垮掉的一代”,因為在改革開放大潮中成長起來的這代人自私、自負、缺乏責任感、總是不按常理出牌,從上世紀末崛起的作家韓寒、郭敬明、張悅然等均被冠上80後的帽子,叛逆、殘酷、張揚、大膽、開放、先鋒是他們作品的顯著特徵,其作品內容多以校園生活為主,因而被劃入“青春文學”的範疇,文學評論界往往對其不屑一顧,認為缺乏社會閱歷的80後作家無緣傳統意義上的文學大軍。 

  可是到了2007年,80後作家陣營不斷發出這樣的聲音:“不要再叫我80後。”80後代表作家紛紛在各種場合表示,自己已經成熟,已超出傳統意義的80後群體,並且拿出了轉型後的作品證明。代表人物:韓寒轉型之作:《光榮日》 

  韓寒可謂80後作家中的領軍人物,也是80後名氣最大的一位,同時是80後作家中成名最早的一位,他曾經是80後作家的代名詞。上世紀90年代,因為參加新概念作文競賽,一舉成名,後來又因為考試門門掛紅燈、高中退學等事件,引來更多關注,因為性格叛逆,同時作品又才氣橫溢,外界對韓寒的評價一直是褒獎大於批評。 

  韓寒的前幾部作品《三重門》、《像少年啦飛馳》、《零下一度》、《長安亂》、《一座城池》等對青春的描繪淋漓盡致,充滿80後的青春特色。 

  今年夏天,韓寒的新作《光榮日》在出版方的大肆宣傳之下上市,並稱之為韓寒的轉型之作,屬於魔幻現實主義小說。書中寫了一群大學生大學畢業後主動放棄分配,到邊遠村莊支教的事,並建立了一個屬於他們自己的離奇世界,書中不乏韓寒式的諷刺和幽默,比起以往的作品,讓人思索的成分多了些。

  其轉型作品《光榮日》出版後,一度因為槍手風波被外界疑為炒作,甚至有出版人稱韓寒轉型失敗,但韓寒本人並不認為“失敗”,因為他不再願意外界將自己歸為80後隊伍。 

  代表人物:郭敬明轉型之作:《悲傷逆流成河》 

  郭敬明的名氣在80後作家中僅次於韓寒,也是80後作家中爭論最多的一位,且對其爭議不僅僅是針對作品,抄襲事件、向娛樂圈的發展等都成為外界評論郭敬明的理由,因此可用“毀譽參半”一詞概括郭敬明近幾年的作家生活。在80後作家中,一直有人拿韓寒和郭敬明比,但兩人分別在不同場合表示,並不具可比性,郭敬明稱不看其他80後作家的作品。他有一個稱號:“新青春派作家掌門人”,因為他的成名作《幻城》等奇幻氣息濃厚,雖然《夢裏花落知多少》的熱銷引來抄襲官司,但這些都沒有阻擋郭敬明在文學之路上的腳步。 

  現在的郭敬明橫跨幾大行業,兼具作家、藝人、老闆、主編多重身份,這些身份的籠罩下,出現在不同場合的郭敬明舉止言談也漸趨成熟穩重,和他瘦小、青春的外形形成鮮明對比。 

  《悲傷逆流成河》是一向高產的郭敬明3年來的惟一一部作品,他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承認,這本書不同於以往的作品,內容不再是校園故事,而是年輕人的“社會事”,他稱之為自己長大之後的作品。代表人物:孫睿轉型之作:《我是你兒子》 

  在80後作家中,韓寒、郭敬明都是由上海“起家”的“海派偶像”,《草樣年華》作者孫睿則是一個徹頭徹尾的“京派”。作為一個北京孩子,他完全繼承了京味作家幽默灑脫的文風,他將王朔作為自己的偶像,行文極其相似,只是描寫的物件已經遠離了王朔的70年代。 

  有人給80後排序,韓寒、郭敬明、張悅然、春樹,孫睿排第五。有人說他與張悅然的創作風格同屬現實派,孫睿自稱在80後創作群裏,自己是年齡最大,成名最晚的,又因為上學早,因此嚴格劃分,應屬於70末一代。 

  “我的文字、風格、情結都與所謂的80後完全不同,我不屬於那個群體。其實80後的劃分本身就是不合理的,2004年的時候貼個80後的標籤,書就能多賣一萬冊,現在貼上這個標籤就少賣一萬冊,不過是一個標籤的漲跌起落。”他以一貫的幽默口吻評價說。 

  新書《我是你兒子》脫離校園愛情主題,將人物生活背景向前推進到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主人公以楊樹林和楊帆這對“冤家父子”代替了之前那個玩世不恭又執著的“我”,關注的視野也從校園生活轉向家庭關係,關注父與子兩代人的生理、心理成長。他稱這樣的創作目的,並非是向父母發出獨立宣言,而是作為已經走向成熟的一代人發出與父母進行對話,相互理解的呼聲。(來源:華商報)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