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書情觀察 >> 詳細内容

《林黛玉筆記》片言誰解"黛玉心"

http://www.CRNTT.com 2007-08-10 03:02:15 黃亞卓
  在中國古典文學長廊裏,林黛玉是一個美的經典,一個哀愁的符號。她深鎖的黛眉裏掩藏著太多哀婉的情愫,飄灑的詩魂承載了無數難以釋然的心緒。二百多年來,黛玉的美麗和哀愁始終牽動著無數讀者的心。更有讀《紅樓夢》而不能忘情者,甘願化身黛玉,直接記述和詮釋她不為人知的豐富內心世界。這就是民國時期著名作家喻血輪和他的《林黛玉筆記》。 

  《林黛玉筆記》是一部假託林黛玉口吻的日記體小說。此書以第一人稱的手法,記敍了林黛玉辭親別鄉、寄身賈府後的所見所感,展示了她纏綿悱惻的情感世界和哀感頑豔的生命歷程。語言清新流暢,特別是心理描寫細膩傳神,真切感人。 

  為他人述心聲者,非把個體的內心體驗完全融入主人公的靈魂深處,而不能作出扣人心弦之文字。《林黛玉筆記》正是出於作者的“一往情深”。吳醒亞稱其“賦性多情,工愁善病,喜讀《石頭記》,每于無人處,輒自淚下。其一往情深,直欲為書中人擔盡煩惱也”。以致有人戲之曰:“使子化身黛玉,寧有淚幹時耶?” 

  林黛玉的詩性氣質和悲劇性格決定了她很難向他人吐露心曲。而讀《林黛玉筆記》,如聆聽一個真實的黛玉娓娓地傾述,塵封已久的心扉儼然已經敞開。譬如黛玉無意間聽得寶玉訂婚的消息,感歎萬千:“嗟乎!餘與寶玉少日光景,正如昨日事,耳鬢廝磨,如何契合?今則彼已營鸞鳳新巢,餘猶屬飄零身世,撫今追昔,能不令人痛心?雖然,姻緣有定,又焉能強?余惟恨余命薄耳,詎能怨人哉!但余此心已許寶玉,決不能更抉而與之他人,自今以往,惟有一死耳。”其真切感人足以讓人產生“千紅一哭,萬豔同悲”的共鳴。 

    注:《林黛玉筆記》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