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書情觀察 >> 詳細内容

充滿爭議的《色·戒》懸念中的仍有勝算

http://www.CRNTT.com 2007-08-15 11:29:31 李北陵
  “我希望張愛玲還活著,能幫我們講一句公道話。”——雖然《色•戒》離預定9月28日正式開演的日子還早,可李安導演的一句話已讓影迷們按捺不住內心的期盼.。

  別以為李安是隨口而言,此時此刻的李安內心的強烈期待並不亞于影迷。要知道,《色•戒》是耗費他幾乎整整一年時間和心血精心打磨的作品。兩獲奧斯卡的李安,不能不看重“懷胎十月”之後“親兒子”即將面世必經的“大考”。

  其實,《色•戒》的勝算頗大。

  精到的選材,是《色•戒》一大勝算。《色•戒》改編自充滿爭議的張愛玲同名小說本就是一個看點。極愛張愛玲小說的李安顯然知道華人世界中“張迷”眾多,憑《斷背山》獲得奧斯卡金獎後再度回歸中國題材,李安或許更有考慮:中國是個極大的市場,自己最豐厚的積累、最大的本錢仍是中華文化。而《色•戒》的題材既涉及中國,又如此“離經叛道”,這使得李安在選材上既有一個“度”的把握,更具有獨具的創造性,對觀眾的吸引力不言而喻。

  《色•戒》講的是一個名媛為刺殺漢奸而擔負色誘使命,卻在最後關頭因情而改變初衷,反遭情人毒手的悲劇故事。故事集欲望與謀殺於一體,充滿懸念,將處於敵對陣營的一男一女戲劇性地“變”為情侶,將不能自拔、糾纏不清的情欲關係幾至於擺到水火不容的敵對關係之上,這使故事涉及到嚴肅的人性思考。關注人性,尊重人性,是文學藝術的底線,也體現人類共同推崇的價值觀。《色•戒》以故事的悲劇性表達了人性思考,表達了人類期待人性戰勝邪惡的普世價值。張愛玲的原著寫得極為簡練,這是壞事——為改編和執導帶來困難,卻也是好事——為改編和執導提供了人性思考和發揮的空間。

  按這兩年華人大導們的“習慣”,大片的演員陣容定然是豪華型。可李安考慮的卻不僅是演員的名氣。比如“王佳芝”一角,李安婉拒了章子怡,讓名不見經傳的湯唯得了便宜。湯唯強在哪?李安說是“緣分”,對她也頗多誇獎。我相信李安之說之誇不虛,名氣和演技的背後,更有地利、人和的考慮。一位尚未成名的演員,往往少了演技模式化和“八卦”新聞的負累。我揣度,《色•戒》用梁朝偉,意在博香港人氣;用王力宏,意在臺灣人氣,也意在亞洲;用了陳沖,自然意在大洋彼岸的美國。放棄“豪華”,重在全球化語境下的中國特色,李安的用人定然為《色•戒》攢來人氣。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