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書情觀察 >> 詳細内容

靠噱頭賣書被遇冷 北大保安好尷尬

http://www.CRNTT.com 2007-08-16 03:24:25
  繼上半年在北京大學講壇上講解《論語》引發轟動之後,日前,在北大做保安的譚景偉又將自己的發言稿,演變成了一本22萬字的“學術著作”,書名叫做《一位保安的〈論語〉心得》。日前該書在北京王府井書店舉行的首次簽售儀式上,讀者還沒記者多,譚景偉現場只簽售了二十幾本,慘遭冷場。昨日,記者又走訪了成都的幾大書店,其中很多書店甚至都沒有《一位保安的〈論語〉心得》上架。對此,不少讀者認為,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不要以為有“北大保安”做噱頭,就可以炒作一本書,讀者不買賬是情理之中的事。

  遇冷:讀者稱書寫得太空

  據瞭解,譚景偉來自黑龍江農村,高考落榜後四處打工,在北京幹了10年保安,前6年是基層保安,後4年才是文職保安。當基層保安的前三年天天就是站崗,穿保安服、紮皮帶,站一天全身都是汗,後來當了班長,從2002年開始學《論語》,2006年從保安公司辭職到北大當保安。

  從登上北大講堂,譚景偉就十分引人關注。但8月11日在北京舉行簽售儀式時,譚景偉慘遭冷場,當天他僅簽了20多本書便尷尬結束,按譚自己的話說“場面有點落寞”。是何原因?一位自稱是北大學子的網友毫不客氣地批評道,“他《論語》沒學好。《論語》其實是一本關於如何做人、關於自省的書,而他的演講完全是國家民族命運等等大話,這實際上是理解偏了。”記者隨機一翻,“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人類歷史經驗證明,無論是一個人,還是一個社會進步的唯一階梯就是學習。沒有學習,一個人、一個民族、一個社會都是註定不會進步的。孔子能在春秋亂世認識到這一點,實在是非常有先見之明的,不愧為聖人。”在《一位保安的〈論語〉心得》中,譚景偉對《論語》中的每一句話進行了單獨的點題,並記述自己的心得。雖然在文中特意加入了一些小故事和自己的經歷,但是整本書給人的感覺還是有些生硬和說教。一些讀者也在網上表示,該書講的都是些大道理,內容太空洞。 
 
  質疑:為何拿保安當噱頭?

  有一個細節頗具戲劇性,譚景偉的書原名《論語布衣解》,後來才更名為《一位保安的〈論語〉心得》,頗有拿保安做噱頭之嫌。一些讀者質疑譚景偉出版該書的動機是否單純,甚至還有人挖出了譚景偉從當初登上北大講壇一直到現在的經歷,以證明出書不過是一個炒作的噱頭:“當初譚景偉在學生會的幫助下登上北大講臺,說是為了圓夢,可現場卻來了不少記者和出版人士;該事件經過報導後引發轟動,譚景偉馬上就辭職開始所謂的專心寫書;在新書推出的時候又宣稱為了生存需要,自己將重新報到成為一名保安……想炒作出名的痕跡太重了。”

  對於改書名,譚景偉在博客中稱,因自己以保安身份講《論語》而受到社會關注,所以決心就以保安身份直面批評或肯定,改了書名。

  譚景偉:否認自己想炒作出名

  出版《一位保安的〈論語〉心得》的中共黨史出版社編輯部一位負責人表示,這本書引來的質疑和爭論早在他們意料之中,所以該書只起印了一萬本,“能幫助一個普通的保安出書,勵志的意義更大。”可一些出版界人士認為:全國有那麼多保安,不能因為譚景偉是北大保安,出版社就借這個名頭來賣書,他的書裏有沒有“好貨”才是關鍵。

  昨日下午,記者與譚景偉取得了聯繫,譚景偉首先否認了自己想炒作出名的說法,“最早想登上北大講壇,我是想通過這個方式,讓北大的名師知道我的理論,給我指點,當時想法很樸素,沒想到媒體會炒得這樣大。我沒想要借出書出名,現在我也不認為自己就是個成功的人,因為如果這本書不能給社會帶來進步意義,不能被社會認可,就不算成功。”(來源:華西都市報)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