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書情觀察 >> 詳細内容

錢學森書信結集亮相2007上海書展

http://www.CRNTT.com 2007-08-16 04:02:09 王磊 李婷
  由國防工業出版社出版的《錢學森書信》,昨天亮相本屆上海書展。錢老近半個世紀的書信經過徵集、整理、編輯、加注釋等,共選出寫給1066人和單位的3331封書信,分十卷印出。    

  “一部《錢學森書信》捧在你的手裏,猶如一個活生生的錢學森站在你的面前。讀完這部書信,掩卷冥思,你不僅可以看到錢學森的‘外表’,還可以真切地感覺到他的內心世界。”擔任錢老秘書超過20年的塗元季少將在書的前言中這樣寫道。而昨天舉行的“錢老的精神世界”報告會,塗元季講述的一則則錢老書信背後的故事,更是感動了書展現場的讀者。    

  “署名應給幹實活的人”    

  《錢學森書信》第一卷第一封信就是錢學森1955年6月15日為爭取回國,從美國寫給陳叔通先生的。儘管很多人都知道錢學森曲折的回國歷程,他回國以後又寫信去美國的事卻鮮為人知。錢學森回國後,寫信動員了一批在海外的中國科學家回國。這些科學家中,最有名的是郭永懷。郭永懷回國以後,曾任力學所副所長、原子能研究院副院長,為我國的原子彈、氫彈事業做出了重大貢獻。


  儘管錢老回國以後未曾招收研究生,但他通過談話和寫信,指導過許多人。錢老嚴謹的學風,令曾與錢老通信的學子肅然起敬。北京師範大學的汪培莊教授在錢老的指導下,寫出了一篇模糊數學的論文。他把論文寄給錢老並提出由他們二人共同署名,錢老在表示論文需進一步修改的同時,嚴肅聲明:“把我的名字放在文章的作者中是不對的,我決不同意。要說我曾向您提過一兩點有用的參考意見,那也只能在文章末尾講上一句。”   

  在和別人的共同研究中,錢老也不會因為自己是權威、名氣大,就一定把自己的名字排在前面。1986年,他和沈大德、吳廷嘉聯合署名在《中國社會科學》雜誌上發表論文。沈、吳提出錢學森應為第一署名人。但是錢老堅持將自己排在最後,因為沈、吳二人做的工作比他多。    

  在錢老看來,“這不是什麼客氣,科學論文只能署幹實活的人。這是科學論文的慣例,好學風,我們務必遵守!至要,至要!!!”   

  夫人沒沾到他一點光    

  科學家也生活在現實的社會中。對於不正之風,錢學森用“獨善其身”來對抗。他給自己定下很多“不”,以規範生活作風。請吃請喝,特別是用公款大吃大喝,成了錢老定下的第一個“不”的規矩。錢老參加各種會議,都堅持不吃“會議灶”,而是回家吃飯。有單位請他做報告,他也是講完就走人,從不讓人招待。而對於錢老的第二個“不”——不搞公款旅遊,錢老的夫人更是深有體會。錢老曾答應夫人,退休後帶她去各地旅遊。但是錢老退出一線領導崗位之後,就婉言謝絕任何去外地的“出差”。錢老的老伴開玩笑地說:“跟著他一點光都沒有沾到。”錢學森另一個“不”就是不參加任何成果鑒定會,因為他知道不少鑒定會“名堂”太多。
 
  請辭各種頭銜30餘個    
  
  幾十年來,錢老曾經請辭30餘個各種稱號頭銜。有出版社想聘錢老為中國市場出版公司顧問,但他回信說:“我對經濟學只是個小學生,怎能濫竽充數,混跡于學術顧問委員會之中?”他在退回聘書時,生怕別人不按他的意見辦,所以將聘書中“錢學森”三個字用紅筆劃了個大“菖”。    

  有人寫信稱他是中國的“導彈之父”或“航太之父”,他立即回信說,這麼稱呼他是不對的,不科學的。導彈航太是成千上萬人的事業,不是一兩個人能搞成功的。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