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書情觀察 >> 詳細内容

說史道人生 “超男超女”易中天于丹趣話讀書

http://www.CRNTT.com 2007-08-17 05:06:46
  一身熟悉的白色暗花唐裝打扮,被外界冠以“學術超男”美稱的廈門大學教授易中天第二次現身此間火爆的上海書展。一樣的詼諧幽默、相同的深入淺出,不同的是今年他的身邊多了個善于旁徵博引的“學術超女”——北京師範大學教授于丹。
    
  易中天和于丹,他們都是借著“百家講壇”一炮走紅,如今這兩位“學術明星”同台亮相,少了點期待中“孔夫子舌戰諸葛亮”的火藥味,卻多了引人捧腹、惹人深思的大家之言,二人談讀書、說歷史、道人生,引得中外“粉絲”追捧連連。
    
  有讀者問,“人的口才是否天生?”易中天不加思索地答道:“此乃天生!”縱觀現場一百分鐘的你問我答,舌燦蓮花、出口成章的于丹佔據了場上的絕對主動,經常是在于丹引經據典、滔滔不絕講上一通之後,甘當綠葉的易中天才于話後補充幾句。二人你來我往,倒也配合得天衣無縫。
    
  有人問于丹,既然這麼熱愛孔子、莊子,會不會選擇孔子當丈夫,莊子當情人?于丹反問:“你看我有能力讓孔子和莊子他們倆成為情敵嗎?”頓時引得全場哄堂大笑。于丹隨即答道,孔子和莊子對我來說很重要,卻是對于我的思想,至于我的人,我不愛他們。我們讀孔子、莊子,讀的是他們的思想,他們的審美經驗,人還是要活在現實生活當中的。
    
  有人請于丹談一談“孔子的情與愛”,面對這個看似八卦的問題,一向以解讀孔子見長的于丹解釋起來卻略顯晦澀。一旁的易中天見狀,不緊不慢、言簡意賅地說道,“孔子眼中的情是親情,孔子眼中的愛是仁愛。”他從仁愛在中國道德體系中的核心地位和邏輯起點談起,講述了仁愛的淵源。易中天說,作為老師,他要尊師愛教;作為兒子,他要父慈子孝;作為父親,他對女兒也是如此,這所有的“品德”用一個字概括就是“仁”,而這個“仁”最終都因為“愛”。
    
  說起今日的主題——讀書,易中天有著與眾不同的獨特看法,他的“讀書無用論”乍聽之下令人吃驚,可細聽之下才發現,原來他主張的是將以學習知識為目的的看書,和以享受樂趣為目的的讀書區別對待。易中天說:“學習謀生、讀書謀心,讀書是為了讓我們的精神有一個寄託,靈魂有一個安頓”。
    
  相同的問題,于丹則引用了《論語》當中“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的論斷。在她看來,讀書不應僅僅為了獲取知識,而應該發自內心。于丹說,“讀書發乎于心,是一種生命需要。讀書是閱人閱己閱世界,讀的是情懷、人格與心胸。”她認為,所謂“樂知者”就是“超乎功利,樂在其中”。最後,于丹充分展現其樂為人師表所貫有的循循善誘,她語重心長地奉勸讀者,人這一生應該做一個正直善良的人,與其做一個智人、聖人,不如做一個快快樂樂、健健康康的凡人。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