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書情觀察 >> 詳細内容

出版人、評論家李學斌:"明星不宜喧賓奪主"

http://www.CRNTT.com 2007-08-23 03:01:38
  書展要不要追星?“好男”、“超女”成書展亮點是否正常?這種現象的背後說明了什麼?一個成功書展的本質理念應該是怎樣的?記者昨日就這些問題,採訪了資深出版人、滬上青年評論家李學斌。 

  記者:針對人們對本屆上海書展星味及書香味倒掛的質疑,作為業內人士,同時也是文學評論家,你對此現象怎麼看? 

  李學斌:這兩天我也到本次書展上看了看,也有同感。簡單來說,書展上參展出版商請來明星助陣試圖拉動銷售,肯定會有一定的負面效應,這會使書展的文化含量大打折扣。這與書展帶動城市讀書氛圍、推進全民閱讀工程建設的初衷可以說反差很強烈,是一種急功近利的表現。 

  記者:那麼對普通讀者來說,其負面效應具體表現在什麼地方? 

  李學斌:這會讓人覺得,讀書越來越娛樂化,越來越被放逐到邊緣。其實,這種閱讀娛樂化的趨勢不是現在才形成的,而是近些年社會越來越遠離閱讀的一種折射、一種反映。要把書展打造成城市文化名片,就必須在圖書的推廣、行銷、展示等方面進行全方位的努力,而不是僅靠明星來提升人氣。 

  記者:有人認為,選秀明星寫的書也是書,他們在書展上作新書簽售也說得過去。“流行文化”也應該在書展上有自己的位置。 

  李學斌:當然,書展主辦方不可能也不應該禁止選秀明星們進場。但問題是,你要把他們放在怎樣的位置。我到紐約書展去看過,它不是一點沒有商業氣息,但商業氣息很淡,而文化交流的氣氛卻是很濃的。我認為,書展上的明星簽售要進行必要的節制、甄別、規範。有關方面應該清醒地認識到,那些狂熱的“粉絲”們來參加書展的目的就是為了追星,他們是為了見偶像而來的,而不是為了文化閱讀來的。就本屆上海書展來說,參展圖書的結構設置應該說是基本合理的,既有像上海世紀出版集團“世紀人文工程”系列叢書這樣把人文教育、學術研究以及人類思想的傳承和普及勾連起來的、堪稱“文化的脊樑”的嚴肅圖書,也有“好男”、“超女”等明星類的流行讀物。只是後者在過分宣傳之下有些喧賓奪主,吸引了大眾過多的視線。(來源:深圳商報)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