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書情觀察 >> 詳細内容

20世紀中國文學與道德的密切關係

http://www.CRNTT.com 2007-08-24 03:45:08 李岩烽 鄭陽
  文學與道德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文學的道德屬性是文學的社會屬性之一,文學的道德教化作用亦是文學突出的功能之一;文學的道德化和文學化的道德是兩個既有區別又有聯繫的兩個概念。厘清二者的關係,不僅具有相當的學術價值,同時對當下的和諧社會建設意義重大。卜召林等著的《20世紀中國文學與道德》(新華出版社出版)即是這樣一部學術專著。 

  該書深化了20世紀文學與道德關係研究,填補了20世紀中國文學研究領域文學與道德關係研究的某些空白。尤其是對20世紀初葉和20世紀末葉文學中道德表現的再次勘探和首次命名,意義深遠。“個體主體道德觀”、“群體主體道德觀”、“類主體道德觀”概念的提出和引入,不僅在20世紀中國文學研究領域中具有創新性,恐怕在倫理道德研究層面亦能產生一定的影響。每編分別針對20世紀文學中所表現的個性主義、人道主義、理性主義、國家思想、無政府主義、家族思想、集體主義、貨幣哲學等思想意識與新道德之間的複雜關係展開探討,試圖摸清中國新道德的發展脈絡與業已形成的德性原則,並對之進行了學理性的評價與言說。雖然有些結論尚有較大的討論空間,但其論之有據,言之有理。斷語多建立在令人信服的理論基礎之上,並且輔之以厚實的資料支撐和生動的文學文本闡釋,因此,立論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該書在解決創作主體的藝術良知與社會道德良心矛盾關係方面,有著很大的參考價值。創作主體的藝術良知與社會道德良心之間的關係,歷來非常複雜,也是長期困擾創作主體的一個悖論性問題。如何較好地處理文學創作主體的藝術良知與道德良心二者之間的關係,實現藝術良知與社會道德良心的和諧共生,良性共存,該書提供了許多有益的參考與借鑒。世紀之交,中國東部沿海開放都市,已經進入後現代社會的發展時期,後現代文化大行其道,娛樂道德盛行。而有許多都市文學創造主體缺乏必要的藝術良知和社會良心,不僅對都市文化中出現的道德水平線下的許多行為毫不譴責,相反卻津津樂道,在其文學文本中大肆渲染。對此,該書提出了最低道德底線的評價尺度和評價原則,雖然不能說就是最好的衡量標準,但卻是比較合適的。 

  該書有著很強的現實針對性和良好的時效性。任何中國文學研究都離不開社會實踐,中國文學與道德關係的研究亦概莫能外。該書對當下的和諧社會建設意義深遠。和諧的現代化不僅包括高度的物質文明,同時還要包括發達的精神文明。二者和諧發展,彼此照應,才能實現中國社會的全面現代化。當今正值全面和諧社會建設時期,道德建設是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眾所周知,國民素質的提高不僅包括科學文化素質的提高,同時更應包括個體主體道德水準的提升和群體主體道德水準的提高。從一定程度上講,社會民眾道德水準的提高,能夠切實鞏固社會的物質文明建設成果。沒有包括道德建設在內的精神文明建設的實現,所有的物質文明成果都將毀於一旦。這是人所共知的道理。與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和經濟指標的強勁攀升極不協調的是,國民的思想水準和道德水準卻呈現了一些下滑趨勢。如何解決高度的物質文明與低下的道德水準之間形成的巨大矛盾?文學正是提升公眾道德水準的有效途徑之一。該書深入探討了20世紀文學與道德的複雜關係,論著中針對20世紀文學與新道德建構的某些批判,對新時代的文藝發展乃至和諧社會的建構,都有著一定的參考意義和價值。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