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書:青春文學圈地盤兒
歷時3年三易其稿,池莉最新長篇小說《所以》(人民文學出版社(blog))今年1月和讀者見面。池莉說,《所以》是一部“朝前走著向後看”的小說,她將以兩部小說完成對於當代城市生活的理解、挖掘與表達。《所以》是女人的視線與語言,接下來將要寫的是男人的視線與語言。青春文學品牌“紙風箏”叢書亮相北京圖書訂貨會,“紙風箏”的含義是印製在紙張中的青春、情感。該系列先期推出的《牙齒天天曬太陽》、《幸福單行道》(時代文藝出版社)等5本青春文學作品,以不同風格詮釋著青春這一永恆的主題。從最初的《惡魔之吻》到如今的《仲夏夜之戀》,青春作家小妮子的每一部作品都讓小讀者們愛不釋手,而最新推出的年度轉型大作《親親親吻魚》(作家出版社(blog))更是賺足了期待的目光,“親吻魚”熱潮也已經在青少年中掀起。“80後”作者七堇年推出了她第一部長篇小說《大地之燈》(長江文藝出版社(blog)),評論家認為,這部作品把少年的病態、痛楚過分放大渲染,而且現在的青春文學作品普遍充斥著痛楚和病態,對這種傾向,評論界應給予正確引導。今年是王小波逝世10周年,一套10卷本的《王小波全集》(雲南人民出版社)1月出版,與以前出版的王小波文集相比,該書增加了部分書信和李銀河(blog)根據作者留存下來的電子檔新近整理出來的未竟文稿。
全新引進的可愛淘新年力作《致我的男友》(中國城市出版社)瞄準情人節市場提前問世,該書在韓國一經出版,即榮登暢銷榜前列。在這本書中,可愛淘華麗的寫作風格盡現,文筆也成熟生動。“抑鬱就像當官,當得好好的,忽然被降了一級,天知道是好事還是壞事。”崔永元在王安憶翻譯的《我的抑鬱症》(新星出版社(blog))一書的序言中這樣說。這本美國女劇作家伊莉莎白•斯瓦多的圖文故事書已於1月面世。繼《騎兵軍》、《巴別爾馬背日記》後,俄國作家巴別爾的《奧德薩故事》(人民文學出版社)一書再次在國內推出。這本書展現了奧德薩猶太黑幫男歡女愛、朝代更替的傳奇,實際上包括了巴別爾在《騎兵軍》之外的全部力作。
社科傳記書:真真假假生疑點
隨著2008年北京奧運會日益臨近,“福娃書”新年首次亮相,福娃系列圖書推出的圖畫書“福娃好行為”和“福娃好習慣”叢書(北京少年兒童出版社)從奧運精神出發,注重幼兒品格養成教育,以10個滲透奧林匹克精神的生活故事,培養兒童10種受益一生的行為習慣,同時讓孩子們瞭解更多的奧運知識和生活常識。在北京圖書訂貨會期間,三聯書店舉行了《中國文化導讀》中文簡體版新聞發佈會,《中國文化導讀》(三聯書店)是香港城市大學組織兩岸三地學術精英,歷時兩年共同策劃編寫的中國文化基礎讀本,該書經過香港城市大學中國文化中心3年的教學實踐與修訂成為目前的版本。我國首部“民族細節”系列讀本《天大的小事——眯起眼睛看西方》(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月出版,該書不僅見微知著,嚴肅提出“提升民族細節”的重要性迫切性,同時運用“雜文應對圖片”的特殊體例,成功開創了新時期成人視覺讀物新格局。邁進新年,紅學大家周汝昌出書風頭愈勁,1月面世的有一本是他50餘年研究《石頭記》的新成果,這本名為《石頭記——周汝昌校勘評點脂批本》(作家出版社)的書彙集了全部脂批和周汝昌新加的按語。
莎士比亞戲劇的真正作者不是莎士比亞,而是法蘭西斯•培根。這是1月上市的圖書《莎士比亞密碼》(同心出版社(blog))中披露的觀點。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莎士比亞研究專家鄭土生認為,這個觀點完全站不住腳;而該書的責任編輯解璽璋(blog)則認為,有必要讓讀者瞭解關於此事更多的觀點,至於真偽應由讀者來思考。相聲演員郭德綱(blog)攜新書《非著名相聲演員》(江蘇美術出版社)亮相北京圖書訂貨會並現場叫賣。針對讀者說他整日忙碌,無暇寫書,懷疑《非著名相聲演員》難逃槍手捉刀代筆,郭德綱極力否認,並稱沒有哪個槍手能寫得比他好。
教育管理書:少兒百科受追捧
1月的北京圖書訂貨會上,《中國少年兒童百科全書》(浙江教育出版社)彩色圖文版受到了熱烈的追捧,各地新華書店和民營管道一共搶訂了5萬套,碼洋840萬元,名列本次訂貨會前茅。作為中國第一部少年兒童百科全書,《中國少年兒童百科全書》自1991年出版以來,一直熱銷全國,被譽為國內圖書市場的“常青樹”。由奧康集團總裁王振滔、企業管理專家吳甘霖聯手寫作,探究奧康集團快速崛起之謎,披露“溫州商神”王振滔傳奇成長經歷的《商海王道》(機械工業出版社),用奧康鮮為人知的案例故事,全面探究了民營企業做大做強的經營之道。(一旦)
新書點評:迂回接近歷史 人物折射時代
立春已過,天漸有暖意,春節氣息姍姍而至。歲末年初之際圖書市場煞是火熱,無數種新書像初雪般紛紛降落到書店裏,人們的案頭上、書架中,待到那些浮躁雪片在春意中融化蒸發,留下的,才是我們枕邊相伴,值得細讀的書。長假在望,正是展卷為快的時候。
對於今人而言,歷史真相到底如何,難以從任何途徑還原也無糾纏的意義。口述歷史無疑是接近歷史的一種方式,以胡適的謹慎,從其日記、書信中破譯其情感軌跡並非易事,《星星、月亮、太陽:胡適的情感世界》一書雖不是口述歷史方式,卻從江冬秀、韋蓮司等與胡適相關的女子入手,通過大量手劄、照片等資料(其中大部分為英文資料)從學術層面詮釋胡適的情感世界。歷史學家楊奎松在《張學良與中共關係之謎》中,則用大量中外資料全面梳理“西安事變”,想必讀者對這一歷史事件的諸多疑問也將從中獲得答案。在《孤獨的科學之路:錢德拉塞卡傳》中,作者沒有浪費自己同傳主的多次對話,在此基礎上輔以傳主的論文、信件,即寫出這部記錄印度裔美國天體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錢德拉塞卡的生動傳記。而在青年作者張宏傑的《中國皇帝的五種命運》中,將大量的史料積累用小說般的筆法表達出來,用可讀性為普通讀者打開一窺中國古代帝王宿命人生的窗戶。
在文學被不斷異化,文學評論分量屢遭質疑的當下,被稱為“二十世紀偉大的文學評論家”的艾德蒙•威爾遜的《阿克瑟爾的城堡》中譯本問世別具意義。書中深入探尋法國象徵主義運動,論及該運動對葉芝、艾略特、普魯斯特等六位作家的深遠影響,融作家生平與作品分析於一爐。卡內蒂自傳三部曲總讓人聯想到去年頗獲讀者讚譽的《世界美如斯》,在卡內蒂這位享有世界性聲名的英籍德語作家的三本自傳中,不乏他與諸多大師級人物的交往,該書意義當然不在簡單的昔日閃回,借個人往事、具體人物的回顧,總能勾勒出一個時代,一個群體的輪廓。
時代的喧囂並不能讓認真寫作的作家絕跡,格非無疑算是認真寫作中的一員,《山河入夢》是他的“長篇小說三部曲”繼《人面桃花》之後的第二部,故事背景已到上世紀50年代,格非用更質樸的語言,更流暢的敍事借書中主人公譚功達繼續著他的“烏托邦”夢想。如果說格非的三部曲承載了太多夢想,那山西作家曹乃謙(blog)的短篇小說集《最後的村莊》中文字所流露的氣質簡直就是夢想本身,近乎原生態的寫作呈現出雁北鄉村鮮活的圖景,諾獎評委馬悅然的頻頻提及並不能為曹乃謙風格獨具的文字增加色彩,但卻令更多人不致於與這些泛著鄉土光芒的作品擦肩而過。
許多時候,一本書的價值並不會囿于文本本身。多部作品為林達在讀者中積聚了良好口碑,也使他們的每一本新書都不乏問津者,《西班牙旅行筆記》沒有停留在浮光掠影的路過層面,作者從西班牙旅行經歷切入,在燦爛的歷史文化中思接千載,理性省思這個過渡的滄桑變遷歷史進程。戲曲史家徐慕雲的《梨園外紀》同樣不只是記錄了20世紀初期多位京劇名伶的故事,每一個書中人物的成長、走紅及藝術成就也或多或少折射出京劇這門古老藝術的發展軌跡。臺灣文化學者林谷芳的《一個禪者眼中的男女》更是由禪的視角觀照飲食男女,堪破人之欲望,至少提供了別樣的角度來思考性的問題。
勵志書氾濫成災的情況下,能讓人安心讀完的此類圖書越來越少,郝明義的《工作DNA》或許可算一本。曾分別在臺灣的時報出版、商務印書館、大塊文化任職的這位資深出版人,有著豐富的職業履歷與敏銳的文化嗅覺,他在這本書裏沒有講什麼大道理,而是用一個個親身經歷的小故事,用鳥、駱駝、鯨魚之類的比喻來表達對工作的看法和心得。財經作家吳曉波在《激蕩三十年:中國企業1978-2008(上)》中已顯示出其對於改革開放三十年來的中國企業之路的全景式、多側面透視,他立足民間視角,將那些留在人們記憶中的典型事件與人物放到大的歷史背景下,以招牌式的激情洋溢的文字將中國企業在商品經濟大潮中一步步市場化進而走向世界的過程充分展現。
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