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慧英認為:“我們既是一家文化企業,承擔著社會效益;又是在資本市場上博弈的企業,要為投資者實現投資價值最大化。”2月15日,遼寧出版傳媒第一屆董事會第七次會議召開,通過“關於設立公司募集資金專用帳戶的議案”,並稱將於3月5日召開2008年度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
一切都在按部就班中推進。
去年12月21日上午9點半,銅鑼聲中,遼寧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遼寧出版傳媒”)在上海證券(行情股吧)交易所掛牌。遂成為我國內地第一家將編輯業務和經營業務一同打包上市的出版傳媒企業。
兼任遼寧出版集團有限公司(下稱“遼寧出版集團”)與遼寧出版傳媒董事長的任慧英認為,制約傳統出版企業發展有兩個最大的瓶頸:一是以書養書,資產增值緩慢,難以適應競爭越來越激烈的文化產業格局;二是缺乏戰略投資能力,沒有形成一個跨地區、跨行業的綜合性傳媒集團,難以在未來全國乃至全球的文化競爭中佔據優勢。“我們也希望此次A股上市,借助資本市場的力量,將傳統的瓶頸打破。”
增發、收購傳聞
從大學畢業進入出版傳媒業、到供職《遼寧青年》再到如今,30多年光陰荏苒,堅持字字句句錙銖必較的認真態度的任慧英意識到,出版集團快速發展還必須依靠資本市場的強大力量。
遼寧出版傳媒是在2006年8月29日,由遼寧出版集團、遼寧電視臺廣告傳播中心以發起方式設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事實上,自其控股方遼寧出版集團在2000年成立時,就進行了政企分開試點,結束了與遼寧省新聞出版局的行政隸屬關係,並獲得了國有資產授權經營,這是當年備受全國出版業關注的事件。任慧英在擔任遼寧出版集團董事長、總經理的同時,主動辭去了遼寧省新聞出版局局長、省版權局局長的職務。
2005年4月,國務院頒佈《關於非公有資本進入文化產業的若干決定》,開放非公有資本進入出版印刷、發行和新聞廣告經營、發行領域,但國有資本必須控股51%以上。
2006年9月國務院發佈的《“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規劃綱要》,再次提出加快國有文化企業的股份制改造,2010年前推出一批主業突出、核心競爭力強的上市文化公司。
在此上市文化公司發展背景下,去年11月20日,遼寧出版傳媒整體上市方案經中國證監會發審委通過,12月5日,中國證監會正式核准下發檔,12月21日首發A股(IPO)上市。
遼寧出版傳媒在“參加中央文化體制改革試點後,從事業體制轉制為企業,從企業改制為公司制企業,就必須做得規範”。任慧英告訴《第一財經日報》,“特別是在上市企業經營模式、管理模式、收入模式、利潤模式、內控體系等一系列方面,需要為全行業創新和突破。”
時隔不久,便有傳聞興起。
有媒體報導說,“集團旗下另5家出版社資產將注入上市公司”,對上述說法,1月14日,遼寧出版傳媒發表了公開聲明:“目前保留在出版集團的6家出版社中,新聞出版總署已……初步同意除遼人社和民族社之外的出版社,可以在條件成熟時通過增發或收購等方式併入發行人。”
“……發行人將爭取在上市以後半年內以增發或收購等方式將上述出版社併入出版傳媒。”據瞭解,截至目前,上述相關工作仍在規劃中。
此前,任慧英曾透露,爭取在上市後以增發或收購方式完成對遼寧教育出版社、春風文藝出版社、遼寧少年兒童出版社、遼寧音像出版社4家出版社的收購。
有報導稱,在2008年1月北京圖書訂貨會上,“遼寧出版傳媒預計今年簽單金額為1.4億元左右,增幅超去年一成”。遼寧出版傳媒也認為此資訊不準確,“包括了遼寧出版集團有限公司的預計簽單金額。遼寧出版傳媒預計簽單金額近6000萬元,增幅超去年10%”。
另外,從盈虧空間來說,遼寧出版傳媒表示,它可能在該省中小學教材出版、發行招投標中獲標,由此對公司教材出版、發行業務造成一定影響。另外,它也承認,也可能存在因選題定位不準確、內容不被市場接受和認可而導致的經營風險。
打破內容上市障礙
對於出版業這個“第一股”,許多機構給予評價很高,有研究人員認為出版傳媒能夠成為今年投資收益率最高的新股。任慧英卻表示,不希望股價太高,希望平開,慢慢高走。
“如果股價出現大幅起落,就會一醜遮百俊,投資者對整個出版行業都會失去信心。”任慧英說。
一般認為,我國出版業雖在經營業務、銷售領域完全對外資和民營資本開放,但編輯業務上的內容壁壘並沒有打破。目前,內地已有賽迪傳媒(行情股吧)、北青傳媒、新華傳媒(行情股吧)、粵傳媒等多家傳媒企業分別在滬深港三地上市,但都是與編輯業務剝離後將經營業務單獨上市。
早在2002年證監會頒佈的《上市公司行業分類指引》中,就將“傳播與文化產業”確定為上市公司的13個基本產業門類之一,這為傳媒和文化企業上市融資提供了政策依據。
遼寧出版傳媒作為我國內地第一家真正帶著編輯業務上市的傳媒企業,有著極強的示範效應,雖然壓力很大,但任慧英表示有信心:“一方面,完善的出版、批發、零售一體化產業鏈可以有效抵抗來自個別環節的局部風險;另一方面,各個業務單元之間可以促使整個產業鏈協調運作。”
事實上早在路演過程中,傳媒行業的內容安全問題就很受投資者關注。對此任慧英說,遼寧出版集團進行了一系列制度設計,包括國有資本對上市公司的絕對控股以及出版傳媒在由省出版行政管理部門直接受理審批的完全獨立性運作等原則。
記者瞭解到,遼寧出版傳媒有關出版社的選題,全部由遼寧省新聞出版局圖書出版管理處審批,出版社須定期上交月報、季報、年報,符合資質的選題才能進行操作。
“出版企業帶內容上市不會成為障礙。”任慧英很自信。因此,上市公司一切行為公開、公平、公正,能“經得起股市風雲的考驗”。
遼寧出版集團作為遼寧出版傳媒的控股股東,本次發行前持有上市公司98.05%股份,由此帶來的上市公司資訊是否能公開的問題也顯得備受關注。任慧英解釋,獨立運營、資訊對稱是一個公眾公司成熟、負責、守信、自信的表現。而出版集團擁有的出版社,與上市公司5家出版社在出版範圍、選題內容、細分市場等方面差異很大,與遼寧出版傳媒不具有實質性的同業競爭關係。
選題改革路徑
長期以來,相對嚴格的出版許可證管理、出版範圍管理、選題監管和書號分配,對進入出版業形成壁壘,也對公司出版業務的擴張有一定限制。任慧英說:“行業政策首先是一把雙刃劍。”
同時,出版企業又是生產精神產品的企業,所以它的改制與其他企業不能完全一樣。任慧英認為:“我們既是一家文化企業,承擔著社會效益;又是在資本市場上博弈的企業,要為投資者實現投資價值最大化。這看似一對矛盾,但在文化體制改革的政策支持下,在我們對制度的堅持和完善下,可以達到雙贏。”
“傳媒的本質含義在於內容生產。在行業內比較來說,遼寧出版傳媒的競爭優勢在於產業鏈完整,而內容編輯生產則是控制產業鏈的龍頭,因此‘傳媒’是他們最大的競爭優勢。”國泰君安(行情股吧)一位研究員如此評價遼寧出版傳媒上市意義。
中國出版網資料顯示,按圖書發貨碼洋統計,在地方前十大出版集團中,遼寧出版傳媒排名第四。
但在任慧英看來,僅憑碼洋多少不能說明全部問題。“碼洋只說明生產能力,不能反映讀者的喜愛程度。一本書能否一版再版達到洛陽紙貴的效果,才是評價出版能力的最直接體現。”
“出版物能否暢銷、能否盈利,關鍵在於選題怎麼樣,選題管理體系是否健全、選題策劃能力是否良好、各年選題計畫是否能夠實現預期目標,是出版業務實現良好經營業績的核心環節。”他說。
為加強選題策劃能力,遼寧出版傳媒擬設立“遼寧出版策劃有限責任公司”,這也是此次IPO募集資金項目之一。
在路演時,任慧英曾對投資者表示,募資設立遼寧出版策劃有限責任公司專案,在未來三年內策劃重點圖書、暢銷書、外版書、買斷作者和版權等不同類型出版物,使銷售總碼洋達到5億元以上。該專案的年平均銷售收入7524萬元,投資利潤率為19.40%。
來源 :第一財經日報
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