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魅力的磁場——初識汪道涵先生
http://www.CRNTT.com 2006-09-05 03:06:32 郭偉峰
汪道涵先生是一道永不消逝的魅力磁場。
初識汪道涵先生,我就感受到和認識到了,何為魅力的磁場。
我第一次見到汪道涵先生,是在1993年12月12日。當時我任職副總編輯的中國新聞社,與臺北的中國時報共同在上海舉辦“兩岸經貿合作與浦東、長江經濟帶開發”研討會,時任中國時報總編輯的黃肇松、副總編輯俞雨霖一再交待,希望能夠邀請汪道涵先生出席開幕式。於是,我與中國新聞社辦公室主任楊首民,陪著中國新聞社社長兼總編輯諸有鈞,在上海市台辦主任張志群的引領下,見到了汪道涵先生,邀請他與會,並一起共進晚餐。
因為在1991年我與新華社記者範麗青一起赴台灣採訪閩獅漁事件,成了第一次赴台採訪的大陸記者,在當時堪稱新聞人物,汪道涵先生自然有印象,他要我講一講台灣的問題。我那時實在太年輕了,只有36歲,說起話來沒有什麼顧忌,就沖口而出:“汪老,我看以後不要再提兩岸黨對黨談判了,不如改成兩岸商談。”汪老非常認真地聼,鼓勵我講下去,我說了一個多小時,直到吃飯,汪老說邊吃邊談吧,然後吩咐秘書拿紙來,他要親自記錄我的話。好好一個飯局,就被我攪亂了,我又說了一個多小時,汪道涵先生在飯桌上不停地記錄。我第一次看到,這樣德高望重的領導人,竟然不要秘書記錄,自己親自動手,當時已經感動不已。
第二天,也就是12月13日,我們又按約到汪道涵先生的辦公室繼續談。汪老讓我坐在正位的沙發上,我嚇了一跳,堅持不從,汪老用不容置疑的口氣説道:“你去過台灣,瞭解情況,你就要做老師,就要坐在這裡。今天你的社長也要坐在你的邊上。”然後,他自己搬了一個硬板凳坐在我的對面,秘書削好了幾枝鉛筆,他仍然親自記錄。這次沒有間斷地,我們談了3個多小時。期間,他還詢問了諸有鈞社長有關美國問題,諸社長曾經在美國任常駐記者,對情況也非常瞭解。這次中國新聞社港臺部副主任周建閩也參加了會談,提供了自己的意見。在不知不覺中,我和周建閩已與汪老結下了寶貴的緣分。
1993年8月間,我與範麗青、周建閩到台灣採訪了中國國民黨十四全,對國民黨有直接的觀察,感受很深。我當時最擔心的,是國民黨很有可能在10年內丟掉政權。在採訪結束之時,我在一篇文章中寫下了這樣一段話:“通過採訪十四全,我亦發現,國民黨內部暗礁遍佈,激流洶湧,充滿殺機,一個百年老黨隨時可能分裂,更糟的是,很可能會在統一的道路上迷失方向,如果不幸言中,台灣會遇上大難,國民黨會突然地崩塌,中國會重蒙不幸。”向汪老報告時,我囉囉嗦嗦,大致就是想證明自己的這種猜測是有根據的吧,不然為何會說這麼多話?耽誤汪老這麼多的時間!
對國民黨前途的擔心,在當時應該屬於奇談怪論,也只配我這樣的自以為是的經驗不足的年輕人亂説。但是就是這樣的不足為憑的猜想,汪道涵先生前後花了6個多小時來聼、來談。他十分認真地記著,提出問題,同時也不斷進行著歸納講話。等到我們分手的時候,他已記錄了厚厚的一曡紙。
不僅是我,任何一位有幸與汪道涵先生見過面、傾談過的人,都會有我一樣的吃驚,一樣的感動。汪道涵先生的魅力,就像一個巨大的磁場,吸引著每一個人敞開心扉,汪道涵先生的胸襟,更似一片汪洋的大海,包容著每一滴思考的結晶。千百位來自大陸、來自台灣、來自港澳、來自海外的關心、研究兩岸關係的人,面對著這位慈祥的長者,莫不暖心,莫不暢言,莫不沉浸在久久的激動之中,莫不受到極大的鼓勵。
今日再回憶,不禁淚沾襟。
作為一個參與對台決策和兩岸關係工作的權威,汪道涵先生虛懷若穀、不恥下問、愛聼意見、溫和理性的態度,溫暖了所有向他反映問題、提出建議的人。汪老的台灣、港澳、海外朋友之多,關係之密切,是令人稱奇的。汪老對台灣情況瞭解之深入、對台灣民意把握之全面、對兩岸關係發展貢獻之良多,與他廣交朋友、深入調研有關,更與他對中國前途不盡的牽掛有關。汪道涵先生,永遠激勵著我們每一個人,為兩岸的和平統一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1997年底,在汪老的支持下,我與周建閩告別北京,赴香港創辦《中國評論》月刊。在汪老的激勵下,我們把溝通兩岸思想當作自己的人生使命。
汪道涵先生坐在椅子上、聼著、思考著、記錄著、微笑著。汪道涵先生,永遠這樣面對著我們。
這是永不消逝的魅力磁場。
(本文原載2005年12月27日中國評論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