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研究和開發廣州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意義

  “絲綢之路”在世界文化交流史上的地位和作用舉世公認。以至於有一本英文啓蒙讀物就叫《絲綢之路的故事》。現在,世界上有數以億計受過教育的人們都知道“絲綢之路”這個名詞。長期以來,絲綢之路已經對世界文化産生過重大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上是中西經濟文化交流的見证,能從一個側面展示出人類歷史上幾個重要的發展階段。因此,研究和開發絲綢之路具有世界意義。

  絲綢之路的起點在中國,絲綢之路又分爲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番禺(廣州)作爲海上絲綢之路的發祥地和世界海交史上2000年不衰的東方大港,就如同古代的長安是陸上絲綢之路最早的起點一樣,古代的番禺(廣州)則是海上絲綢之路實際上最早的始發港。明清時的廣州還是曾經我國歷史上唯一對外“一口通商”的港口。有些古代貿易港雖曾煊赫一時,但到近代就一蹶不振了;有些近代崛起的沿海名城,在古代歷史上則默默無聞,只有南海之濱的廣州,自漢、唐、明、清延續到現在,上下兩千年,歷久不衰。這個歷史現象在中國是獨一無二的,在世界上也是罕見的。

  從康干盛世的“落日輝煌”到漫漫長夜的悲劇時代,其重要原因就是中國的閉關自守、失去了海洋。1757年(干隆22年),清政府宣佈封閉閩海關、浙海關、江海關,僅保留粤海關,千方百計將洋船限制在廣州,而由當時的廣州十三行獨攬全國的對外貿易。直到鴉片戰争前夕,中國絲、瓷、漆、茶等出口商品和外國的進口商品都會聚於此貿易。正如清代一位外國人所報導的:“中華帝國與西方列國的全部貿易都聚會於廣州。中國各地物産都運來此地,各省的商賈貨棧在此經營着很賺錢的買賣。”然而,透視當時廣州十三行對外國人的種種限制,我們却可以看到當時全球變局在中國的惟一縮影,可以看到康干盛世“落日輝煌”的典型寫照。同時也看到當時中國社會的一潭死水和走向全面衰落的種種迹象。我們一定要牢記這個歷史教訓。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的主流,但世界上總有一些與和平不協調的支流或暗流。有人提出所謂“文明衝突論”,特别是9·11恐怖襲擊事件後出現的錯綜復雜的國際形勢。爲了促進世界和平與文化交流,我們還要深刻理解研究和開發海上絲綢之路的政治意義。海上絲綢之路象徵着文明和開放的中國與世界更緊密相連。海上絲綢之路不僅是中華民族的開放之路、强盛之路,而且更重要意義是對話之路、和平之路。

  面對經濟全球化和我國已經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形勢,廣州是改革開放的前沿地,應該擔負起研究和開發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使命。作爲我國開放和對外貿易窗口的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從1957年起,就在廣州每年定期舉辦,至今已舉辦了整整100届。廣交會是由國家對外經濟貿易部和全國各對外貿易公司聯合主辦的我國最大的綜合性出口貿易盛會,是我國進行國際經濟交流的重要場所。我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廣州理所當然要率先抓住機遇、迎接挑戰。所以,研究和開發海上絲綢之路還有着重要的現實意義。

  在歷史上,爲什麽廣州的對外貿易能長盛不衰,爲什麽廣州城市的中心位置2000多年一直没有改變?有人説是因爲廣州古城選址的風水好,廣州“負山帶海”,“前有照、後有靠”,白雲山雄居其北、珠江水穿流於南,從越秀山、中山紀念堂到海珠廣場的傳統中軸綫貫通南北、山水相依、相輔相成。也有人説是政治上的原因,廣州距離京城比較遠,天高皇帝遠,管不到這裏,不象一些北方城市的中心常常因兵荒馬亂而變遷。其實,當我們翻開楊萬秀、鐘卓安主編的《廣州簡史》,陳柏堅、黄啓臣合著的《廣州外貿史》和廣州市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編的《中國廣州:海上絲綢之路的文化遺址》等著述,考察南海神廟、懷聖寺光塔等衆多廣州的海上絲綢之路遺址,我們不僅看到廣州港灣内檣帆林立、商船雲集與當時作爲世界著名商業大港的繁榮景象,而且可以發現與海上絲綢之路相關聯是廣州城長盛不衰的重要源泉。這不僅可以從廣州地區出土文物和大量的歷史典籍中加以考證,而且還可以從中華文明的源頭上找到其歷史淵源關係。如廣州是嶺南文化的中心地,嶺南文化具有“採中原之精粹,納四海之新風”的特點,而這正是中華文明博大精深體系中最具有海洋個性的重要組成部分。研究和開發海上絲綢之路,對於廣州還有着提高城市文化品位和文化層面的重要意義。

  1981年和1991年,各有一項與廣州有關的海上絲綢之路活動。20年前,即1981年7月11日,“蘇哈爾”號船長賽弗林爲了驗证《一千零一夜》中辛伯達航海歷險的真實性,率衆駕駛一艘没有推進器的阿曼仿古木帆船,沿着海上絲綢之路走了6000海里到達廣州。外交部和省、市在黄埔港舉行了隆重的歡迎儀式。10年前,即1991年2月9日,聯合國海上絲綢之路考察隊搭乘的“和平方舟”萬噸輪扺達廣州。廣東省政府在東方賓館舉行了盛大的歡迎儀式,經過幾天對有關景點的考察後,又召開了廣州與海上絲綢之路學術座談會。在新世紀的第一年,即2001年11月以後,有關海上絲綢之路的學術研討會紛紛舉辦,南方正在出現新的“海上絲綢之路熱”,研究和開發海上絲綢之路正在昇温。

  對具有世界意義的海上絲綢之路,不能僅僅理解爲歷史上的文化交流或對外貿易範圍的海上絲綢之路,而要擴大認識的外延,從更廣的含義上去理解。把海上絲綢之路的品牌用在廣州未來發展上,我認爲有這樣幾個好處:一是具有歷史繼承性,廣州需要重振海上絲綢之路雄風;二是具有鮮明代表性,在衆多海上絲綢之路港口中,廣州應該成爲研究和開發海上絲綢之路的代表;三是具有全面開放性,廣州要藉助海上絲綢之路品牌全面融入經濟國際化、應對世界貿易組織。因此,廣州作爲海上絲綢之路發祥地、世界海交史上2000年不衰大港和中國對外開放第一港的品牌非常珍貴。研究和開發海上絲綢之路,這不僅僅是亮出廣州、廣東的品牌,而且更具有國家、國際的意義;不僅僅具有經濟、文化的意義,而且更具有政治、社會的意義。

  廣州在新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研究和開發中應有新的更大作爲。筆者有以下幾點建議:

  1.把打海上絲綢之路牌戰略構想納入制定廣州經濟社會發展戰略綱要中去。從分析廣州經濟社會的歷史演變、主要特點、發展現狀中,借鑒國内外沿海發達城市的成功經驗,進一步明確廣州作爲沿海開放城市的功能定位,提出廣州打海上絲綢之路牌的戰略構想,使制定廣州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戰略既符合廣州實際、適度超前,又具有鮮明的個性和可行性。廣州打海上絲綢之路牌的戰略構想,特别要包括文化産業、旅遊業、金融業、通訊業、運輸業等服務業,要形成一整套清晰的戰略思路,這就是要以推進廣州經濟國際化爲主綫,全面提昇廣州在全球貿易中的綜合競争力。

  2.廣州打海上絲綢之路牌的戰略構想要與擴大對外文化交流緊密結合起來。廣州打海上絲綢之路牌的戰略構想要有開闊的視野和擁抱八面來風的胸懷,要把發展國際貿易與擴大對外文化交流緊密結合起來,要有勇於率先迎接知識經濟時代的超前意識,把以知識爲基礎、以文化交流爲特徵體現在廣州的現代化進程中,使廣州打海上絲綢之路牌的戰略構想真正得以實施。如以海上絲綢之路爲題材,積極組織舞劇、歌曲、電視劇、電視專題片等文化産品的創作。

  3.成立“研究和開發海上絲綢之路發祥地”總課題組,組織專家對廣州與海上絲綢之路有關的遺址進行多學科全面考察,爲申報世界文化遺産做好材料準備。在總課題下,可分“光塔寺與海上絲綢之路”、“南海神廟與海上絲綢之路”、“十三行與海上絲綢之路”、“嶺南文化與海上絲綢之路”等子課題開展研究。積極出版廣州與海上絲綢之路的系列學術成果;並組織翻譯18世紀以前外國人寫廣州的著作,如法國人寫的三卷本:《18世紀:廣州對外貿易》、荷蘭人寫《哥德堡號》和美國人寫的《1867年的廣州城》。

  4.建議組建“中國廣州”號海上絲綢之路考察船和參與“哥德堡號”新世紀航行計劃的實施。可從廣州出發,沿着當年開闢的海上絲綢之路向西航行。考察船由多學科的綜合考察隊與對外宣傳小分隊組成,沿途考察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與現狀,加强與沿途國際港口城市的交流,運用多種方式對外宣傳廣州,樹立中國對外開放第一港的品牌。並派代表團參加重建“哥德堡號”的下水儀式,並隨該商船參加巡遊世界“海上絲綢之路”港口的活動。届時配合該活動在廣州舉辦中瑞航海史展覽和“國際民俗攝影《人類貢獻奬》年賽”。

  5.在城市規劃方面,突出廣州是海上絲綢之路發祥地的特色和品味。這不僅要在一些標誌性建築的外觀設計上體現出來,而且要在城市雕塑上形成“海上絲綢之路系列”,如在原大沙頭客運站、珠江中的海心沙和南海神廟東南可以考慮建多功能巨型樓船群雕。在加快廣州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建設的基礎上,把開發利用的重點放在恢復重建“廣州十三行”。同時,把秦代造船工場遺址、六榕寺、懷聖寺光塔、西來初地、十三行、廣交會、清真先賢古墓、南海神廟、黄埔村古港口等連成具有鮮明廣州特色的“海上絲綢之路旅遊綫”。把海珠區黄埔村建成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旅遊觀光景點。主要是恢復黄埔村古港口的風貌,建設古港小鎮一條街,將昔日開設的海關、税館、夷務所、買辦館和鱗次櫛比的酒樓商號以及古老的民居花園再現,並與附近的琶洲塔、琶洲公園遥相呼應,成爲廣州海上絲綢之路旅遊的新去處。

  (作者:顧澗清,《廣州日報》社。)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