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廣州海上絲路遺存應成爲世界文化遺産

  “絲綢之路在世界文化交流史上的地位和作用舉世公認。現在,世界上有數以億計受過教育的人們都知道‘絲綢之路’這個名詞,研究和開發絲綢之路具有重要的世界意義。絲綢之路的起點在中國,絲綢之路分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由於絲綢之路上留下的文化遺址分佈在不同位置,加上與絲綢之路相關的文化遺産又非常豐富,因此,根據陸上和海上的不同特徵,有必要將陸上和海上的絲綢之路上的分散珍貴遺産分别整合、捆綁來申報世界文化遺産,這樣才能與絲綢之路這項偉大的世界性文化遺産相稱。”〔1〕

  2005年10月28曰,國家文物局局長單霽翔在西安參加國際古迹遺址理事會第15次大會時講到,中國將加强文化遺産保護領域的國際合作,與相關國家共同努力,盡早爲“絲綢之路”申報世界文化遺産。“絲綢之路”東起中國古都長安(今西安),西經南亞、中亞直達歐洲,總長超過1萬公里,在中國境内就有4000多公里。同時,還有“草原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等歷史文化遺存。“絲綢之路”是溝通古代東西方之間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橋樑,把古代的中華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和古希臘、古羅馬文化連接起來。沿着這條通道,中國的造紙術、印刷術和火藥傳到西方,西方的數學、醫藥和天文學傳入中國。“對於這樣一條重要的‘文化綫路’應該加强保護,‘絲綢之路’進入世界文化遺産名録應是當之無愧的。”〔2〕

  對於人類有普遍意義的世界遺産應是超越國界的,世界遺産委員會也在鼓勵各國開展跨國的遺産保護。正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産中心官員景峰説的,“‘文化綫路’不僅包括文物古迹等物質遺産。沿綫多樣的歷史傳統、文化風俗、民族風情等彌足珍貴的非物質遺産也應被列入保護範圍。”由於各國的政治、管理體制不同,要整體申報確實需要很長的時間。我們建議可以根據物質性和非物質性、不可移動性和可移動性的大類,再分遺址、驛站、古港、文物、宗教、藝術、民俗等不同主題,分階段、分地域進行申報,完成一批,批準一批,由此可以造就申報世界文化遺産中的幾個之最。爲了最終實現絲綢之路這項偉大的世界性文化遺産的申報成功,建議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産中心新成立絲綢之路申報世界文化遺産工作組和專家委員會,並有專門的工作小組來具體統籌、協調海上絲路的“文化綫路”研究和申報事宜。

  海上絲路文化遺存聯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産,應本着“古爲今用”原則,海上絲路各個始發港之間應在尊重史實、互相尊重的基礎上,加强合作,互惠互利;應在聯合研究、聯合申報的前提下,多學科、多角度、多方面地開展合作公關。而不是要誰去争第一,不是要誰去争最早,只要是海上絲路文化遺産其中之一就可以了,力争在聯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産中作好自己的那一份貢獻。這也就是香港古物古迹辦事處吴志華先生在參加國際古迹遺址理事會第15次大會上講到的:海上絲路作爲一條國際文化綫路保護與管理,“要在平等、互惠的原則下倡導跨地區的合作,有效地協調各地區的資源和技術,爲海上的考古遺址尋求一套整體的管理方案,以體現絲路整體價值大於個體價值的原則。”〔3〕

  廣州是我國古代海上絲路的發祥地,古代廣州的番禺和徐聞都是我國海上絲路最早的始發港之一,廣州作爲世界海交史上千年不衰的東方大港,明清時還是我國歷史上曾經惟一對外“獨口通商”的地方。而相對來説,有些古代貿易港雖曾顯赫一時,但到近代就一蹶不振了;有些近代崛起的沿海名城,在古代歷史上則默默無聞:而只有南海之濱的廣州,自漢、唐、明、清延續到現在,上下兩千年,歷久不衰。這個歷史現象在中國是獨一無二的,在世界上也是罕見的。在新世紀的第二個五年規劃期間甚至更長的時間裏,建議廣州的有關部門、單位和企業在海上絲路的研究和保護中應有新的更大作爲。而現在的當務之急就是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産中心的指導下,在國家文物局和省、市文化部門的領導下,要有專門的工作班子,積極聯繫香港、福建、廣西、浙江、江蘇等地及東南亞、南亞、西亞、東非的一些國家和地區,就海上絲路申報世界文化遺産的有關問題進行積極而有效的磋商。

  同時,建議國家文物局在廣州專門召開有關海上絲路聯合研究和申報世界文化遺産的工作會議,提出我國海上絲路文化遺存聯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産清單的任務。在2002年,根據當時市領導的有關批示,廣州市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就曾經爲聯合研究和申報海上絲路文化遺存事宜,專門考察和積極聯繫過浙江的寧波、江蘇的連雲港、福建的泉州和廣西的北海等地,雖然當時各地的意向和認同程度不一,但有的地方還是爲單獨申報海上絲路文化遺存做了大量工作,而現在看來聯合研究和申報海上絲路文化遺存已經是大勢所趨,衆望所歸。

  中國現在已有33處世界遺産,但廣東目前仍然還没有一處世界遺産。雖然今年有可能會改寫没有世界遺産的歷史,但由l處遺産再增加1處遺産的道路將更加漫長,因爲申報世界遺産的規則有所改變,一個國家每年申報世界文化遺産數量有嚴格限制,而屬於“國際文化綫路”的“絲綢之路”項目申報是可以突破這個限制的。因此,我們建議在廣州文化、社科研究部門的具體領導下,成立廣州海上絲路研究專業委員會,通過這個研究專業委員會來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産中心和國家文物局的相關工作銜接,首先,争取廣州的海上絲路遺存盡快列入國家文物局申報世界文化遺産清單;其次,並抓緊協調各方面的關係,開啓、捆綁廣州海上絲路文化遺存的各個方面的研究資料;再次,充分發揮《廣東海上絲綢之路研究》成果的作用,這項成果作爲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十五”規劃的特别委托項目,就是爲海上絲路遺存申報世界文化遺産做資料準備的,是按照申報世界文化遺産的文本要求來開展課題研究的。當然,申報有關遺址性、非遺址性文化遺産的標準是非常嚴格的,不僅需要有中英文申報文本,而且還要有大量的圖紙、圖片、幻燈片、録像帶等等,對能否列入《世界遺産名録》預備清單的遺存確實還需要經過反復考察和論证,但前期研究和資料準備還是不能缺少的,《廣東海上絲綢之路研究》就是試圖在這方面做點貢獻。

  總之,前人給我們留下了豐富多彩的海上絲路歷史遺産,廣州海上絲路中體現出的貫穿古今的深刻内涵,不僅是廣州在歷史文化上的驕傲,而且也是今天我們參與全球競争的巨大優勢,是廣州吸引世界目光的魅力所在。我們要在加快建設現代化大都市的進程中,高度重視在物質形態中注入文化内涵、人文氣息和藝術要素,促進自然生態景觀、歷史人文景觀和城鎮設施景觀的高度融合。廣州人由海上絲路形成的歷史文化底藴,還折射出廣州人在改革開放中敢爲人先的精神品格,我們傳承着廣州在海上絲路上的歷史輝煌,肩負着廣州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歷史使命,只要我們善於科學地利用寶貴的歷史文化資源,並積極轉化到我們的實際工作中去,廣州在新世紀的海上絲路上就一定會焕發出獨具特色的歷史文化和高度發達的現代氣息巧妙融合的時代光芒。

  注 釋:

  〔1〕顧澗清:《海上絲路應申報世界文化遺産》,載《廣州日報》2002年2月10日理論B4版。

  〔2〕喻菲、劉暢、馮國:《中國將聯合其他國家爲“絲綢之路”申報世界文化遺産》,新華社西安2005年10月18日電。

  〔3〕劉暢、馮國、喻菲:《香港欲推動“海上絲綢之路”申報世界文化遺産》,新華社西安2005年10月20日電。

  (作者:炎文,廣州炎黄文化研究會。)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